Golang设计模式工厂模式实战写法示例详解
目录
- 拆出主板
- 工厂模式流程
- 代码实战
- 抽象能力,定义接口
- 实现工厂,支持注册和获取实现
- 主流程只依赖接口完成
- 扩展 => 适配器,实现接口
- 注册适配器到工厂里
- 小结
拆出主板
今天带大家看一下怎么用 Go 写工厂模式的代码,我们来学习一个实战案例。这个写法笔者日常经常使用,能够很有效地帮助大家实现 Separation of Concerns。
主板就是一个程序的主流程。比如我们要基于一份学习资料来消化,吸收知识。我们可能有下面几步流程:
- 准备好笔记本;
- 打开资料;
- 阅读资料内容,思考并记录关键点到笔记本上;
- 做资料里包含的练习题;
- 归纳总结,验证掌握程度。
这个资料,可以是纸质书籍,可以是电子书,可以是某个平台的专栏,形式有很多,但我们不 care,因为在主题流程中,只需要它是个资料,有资料的能力即可。
换句话说,我们把资料转换成一个 interface,定义如下:
type KnowledgeMaterial interface{ GetContent() string GetExercises() []string }
能给我们主体内容,能给我们练习题,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所以,主板本质上是不 care 具体这个资料是什么的。
扩展则是基于 interface 的实现,或者类比一下 adapter,就是个适配器。我们可以定义出来 Book
, Ebook
, Column
各种各样的扩展,它们都实现了这个 KnowledgeMaterial
接口。
很多同学写代码的时候,拆不开主板,不知道自己的核心流程是什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拆不出来【主流程】,就意味着你需要针对某个实体实现逻辑时,直接依赖了这个【实现】。
比如我们上面的 case,没有 KnowledgeMaterial
接口,你的流程变成了,翻开纸质书第一页,看看目录,然后翻到第一章,开始阅读书上的文字。。。。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意味着一旦结构变了,你的代码是不可能适配的。你会需要各种 if else 来判断到底是哪种类型。如果后来又来了一种学习资料,叫做【视频课程】,这时候怎么办呢?
没有页供你翻了,你面对的实体变成了视频内容,想要适配,就势必不是容易的事。
所以,大家一定要练习这个能力,遇到问题,思考自己的主流程是什么,拆出主板,然后明确你对业务实体的诉求是什么,能否抽象化。
是一个实现了KnowledgeMaterial
接口的任意实体就 ok?还是必须得是 Book
这个具体的结构体才 ok?
如果你需要的只是个接口,能够抽象简化,就尽量用我们今天要说的工厂模式来做,这样你的主流程心智负担会小很多,此后新增扩展成本也很小。
工厂模式流程
- 抽象出对实体的能力要求,变成接口;
- 实现工厂,支持适配器注册,支持根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接口实现;
- 主流程只依赖接口完成;
- 将你的扩展,变成 adapter 适配器,实现接口所要求的的能力;
- 将你的适配器通过第二步里提到的方法,注册到工厂里。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主板和扩展隔离,新增扩展的时候,只需要新增,不需要动主流程,不需要动其他扩展,避免了一大堆 if else 的写法。
代码实战
我们结合一开始提到的 KnowledgeMaterial
接口来简单示例一下。
抽象能力,定义接口
type KnowledgeMaterial interface{ GetContent() string GetExercises() []string }
实现工厂,支持注册和获取实现
新建一个 factory.go 文件,填充如下内容:
type KnowledgeAdapterFactory struct { sync.RWMutex adapters []KnowledgeAdapter } var ( knowledgeAdapterFactory = KnowledgeAdapterFactory{ adapters: []KnowledgeAdapter{}, } ) // RegisterKnowledgeAdapter 注册新的知识资料适配器 func RegisterKnowledgeAdapter(adapter KnowledgeAdapter) { knowledgeAdapterFactory.Lock() knowledgeAdapterFactory.adapters = append(knowledgeAdapterFactory.adapters, adapter) knowledgeAdapterFactory.Unlock() } // GetAllKnowledgeAdapters 获取所有知识资料适配器 func GetAllKnowledgeAdapters() []KnowledgeAdapter { return knowledgeAdapterFactory.adapters }
主流程只依赖接口完成
重点关注和 adapter 相关的逻辑,其他部分省略:
func LearnKnowledge() { //准备好笔记本 notes := openNotesForWrite() for _, adapter := range GetAllKnowledgeAdapters() { content := adapter.GetContent() // 阅读资料内容,思考并记录关键点到笔记本上 writeNotes(content) // 做资料里包含的练习题 for _, ex := range adapter.GetExercises() { doExecise(ex) } } // 归纳总结,验证掌握程度 summary() }
扩展 => 适配器,实现接口
新建一个包:book,用于实现纸质书籍的适配器。在其中新建 adapter.go 文件,填充如下代码
type Adapter struct {} func (a *Adapter) GetContent() string { return "xxx" } func (a *Adapter) GetExercises() []string { return []string{"xxx"} }
注册适配器到工厂里
这里写法其实相对灵活,很多人会选择直接在工厂定义的 factory.go 写注册逻辑,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样。这就意味着每次新增适配器,都需要动工厂。
比较推荐直接在适配器的 init() 函数中完成注册,然后在 main 函数启动时 import 包进来,就执行了 init 函数。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当你新增一个扩展的时候,主流程和工厂都不需要动,只新增文件就好。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 adapter.go 新增一个函数即可:
type Adapter struct {} func init() { RegisterKnowledgeAdapter(&Adapter{}) } func (a *Adapter) GetContent() string { return "xxx" } func (a *Adapter) GetExercises() []string { return []string{"xxx"} }
小结
工厂模式是一个很简单,容易上手的写法,重点还是在于大家要区分开主板和扩展,通过注册方式填充适配器,而不是通过 if else 来区分。希望今天介绍的写法对你有帮助,这里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质是类似的。
以上就是Golang 工厂模式实战写法示例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Golang 工厂模式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