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源码分析Vue的双向数据绑定详解

前言

虽然工作中一直使用Vue作为基础库,但是对于其实现机理仅限于道听途说,这样对长期的技术发展很不利。所以最近攻读了其源码的一部分,先把双向数据绑定这一块的内容给整理一下,也算是一种学习的反刍。

本篇文章的Vue源码版本为v2.2.0开发版。

Vue源码的整体架构无非是初始化Vue对象,挂载数据data/props等,在不同的时期触发不同的事件钩子,如created() / mounted() / update()等,后面专门整理各个模块的文章。这里先讲双向数据绑定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

设计思想:观察者模式

Vue的双向数据绑定的设计思想为观察者模式,为了方便,下文中将被观察的对象称为观察者,将观察者对象触发更新的称为订阅者。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有:

1、Dep对象:Dependency依赖的简写,包含有三个主要属性id, subs, target和四个主要函数addSub, removeSub, depend, notify,是观察者的依赖集合,负责在数据发生改变时,使用notify()触发保存在subs下的订阅列表,依次更新数据和DOM。

  • id: 每个观察者(依赖对象)的唯一标识。
  • subs: 观察者对象的订阅者列表。
  • target: 全局唯一的订阅者对象,因为只能同时计算和更新一个订阅者的值。
  • addSub(): 使用`push()`方法添加一个订阅者。
  • removeSub(): 使用`splice()`方法移除一个订阅者。
  • depend(): 将自己添加到当前订阅者对象的依赖列表。
  • notify(): 在数据被更新时,会遍历subs对象,触发每一个订阅者的更新。

2、Observer对象:即观察者,包含两个主要属性value, dep。做法是使用getter/setter方法覆盖默认的取值和赋值操作,将对象封装为响应式对象,每一次调用时更新依赖列表,更新值时触发订阅者。绑定在对象的__ob__原型链属性上。

  • value: 原始值。
  • dep: 依赖列表。

源码实战解析

有过Vue开发基础的应该都了解其怎么初始化一个Vue对象:

new Vue({
 el: '#container',
 data: {
  count: 100
 },
 ...
});

那么我们就从这个count说起,看它是怎么完成双向数据绑定的。

下面的代码片段中英文注释为尤雨溪所写,中文注释为我所写,英文注释更能代表开发者的清晰思路。

首先从全局的初始化函数调用:initMixin(Vue$3); ,这里的Vue$3对象就是全局的Vue对象,在此之前已经挂载了Vue的各种基本数据和函数。这个函数体就是初始化我们上面声明Vue语句的过程化逻辑,取主体代码来看:

// 这里的options就是上面声明Vue对象的json对象
Vue.prototype._init = function (options) {
 ...
 var vm = this;
 ...
 initLifecycle(vm);
 initEvents(vm);
 initRender(vm);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 这里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跟进的初始化Vue参数
 initState(vm);
 initInjections(vm);
 callHook(vm, 'created');
 ...
 };

这里主要完成了初始化事件、渲染、参数、注入等过程,并不断调用事件钩子的回调函数。下面来到如何初始化参数:

function initState (vm) {
 vm._watchers = [];
 var opts = vm.$options;
 if (opts.props) { initProps(vm, opts.props); }
 if (opts.methods) { initMethods(vm, opts.methods); }
 // 我们的count在这里初始化
 if (opts.data) {
 initData(vm);
 } else {
 observe(vm._data = {}, true /* asRootData */);
 }
 if (opts.computed) {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 }
 if (opts.watch) { initWatch(vm, opts.watch); }
}

这里依次检测参数中包含的props/methods/data/computed/watch并进入不同的函数进行初始化,这里我们只关心initData:

function initData (vm) {
 var data = vm.$options.data;
 data = vm._data = typeof data === 'function'
 ? data.call(vm)
 : data || {};
 if (!isPlainObject(data)) {
 data = {};
 }
 ...
 // observe data
 observe(data, true /* asRootData */);

可以看到Vue的data参数支持对象和回调函数,但最终返回的一定是对象,否则使用空对象。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我们如何将data参数设置为响应式的:

/**
 * Attempt to create an observer instance for a value,
 * returns the new observer if successfully observed,
 * or the existing observer if the value already has one.
 */
function observe (value, asRootData) {
 if (!isObject(value)) {
 return
 }
 var ob;
 if (hasOwn(value, '__ob__') && value.__ob__ instanceof Observer) {
 ob = value.__ob__;
 } else if (
 /* 为了防止value不是单纯的对象而是Regexp或者函数之类的,或者是vm实例再或者是不可扩展的 */
 observerState.shouldConvert &&
 !isServerRendering() &&
 (Array.isArray(value) || isPlainObject(value)) &&
 Object.isExtensible(value) &&
 !value._isVue
 ) {
 ob = new Observer(value);
 }
 if (asRootData && ob) {
 ob.vmCount++;
 }
 return ob
}

这里的英文注释非常清晰,就是为了给该对象新建一个观察者类,如果存在则返回已存在的(比如互相引用或依赖重复),可以看到这个观察者列表放置在对象的__ob__属性下。下面我们看下这个Observer观察者类:

/**
 * Observer class that are attached to each observed
 * object. Once attached, the observer converts target
 * object's property keys into getter/setters that
 * collect dependencies and dispatches updates.
 */
var Observer = function Observer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dep = new Dep();
 this.vmCount = 0;
 // def函数是defineProperty的简单封装
 def(value, '__ob__', this);
 if (Array.isArray(value)) {
 // 在es5及更低版本的js里,无法完美继承数组,这里检测并选取合适的函数
 // protoAugment函数使用原型链继承,copyAugment函数使用原型链定义(即对每个数组defineProperty)
 var augment = hasProto
  ? protoAugment
  : copyAugment;
 augment(value, arrayMethods, arrayKeys);
 this.observeArray(value);
 } else {
 this.walk(value);
 }
};

在Observer类的注释里也清楚的说明,它会被关联到每一个被检测的对象,使用getter/setter修改其默认读写,用于收集依赖和发布更新。其中出现了三个我们需要关心的东西Dep类/observeArray/walk,我们先看observeArray的源码:

/**
 * Observe a list of Array items.
 */
Observer.prototype.observeArray = function observeArray (items) {
 for (var i = 0, l = items.length; i < l; i++) {
 observe(items[i]);
 }
};

它不过是在Observer类和observe方法中间的一层递归,因为我们观察的只能是对象,而不能是数字、字符串或者数组(数组的观察比较特殊,事实上是重构了方法来触发更新,后面会讲到)。那我们接下来看下Dep类是做什么用的:

/**
 * A dep is an observable that can have multiple
 * directives subscribing to it.
 */
var Dep = function Dep () {
 this.id = uid$1++;
 this.subs = [];
};

注释里告诉我们Dep类是一个会被多个指令订阅的可被观察的对象,这里的指令就是我们在html代码里书写的东西,如:class={active: hasActive}{{ count }} {{ count * price }} ,而他们就会订阅hasActive/count/price这些对象,而这些订阅他们的对象就会被放置在Dep.subs列表中。每一次新建Dep对象,就会全局uid递增,然后传给该Dep对象,保证唯一性id。

我们接着看刚才的walk函数做了什么:

/**
 * Walk through each property and convert them into
 * getter/setters. This method should only be called when
 * value type is Object.
 */
Observer.prototype.walk = function walk (obj) {
 var keys = Object.keys(obj);
 for (var i = 0; i < keys.length; i++) {
 defineReactive$$1(obj, keys[i], obj[keys[i]]);
 }
};

看来和名字一样,它只是走了一遍,那我们来看下defineReactive$$1做了什么:

/**
 * Define a reactive property on an Object.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1 (obj, key, val, customSetter) {
 var dep = new Dep();

 var property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key);
 if (property && property.configurable === false) {
 return
 }

 // cater for pre-defined getter/setters
 var g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get;
 var s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set;

 var childOb = observe(val);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
  if (Array.isArray(value)) {
   dependArray(value);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脏检查,排除了NaN !== NaN的影响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if (setter) {
  setter.call(obj, newVal);
  } else {
  val = newVal;
  }
  childOb = observe(newVal);
  dep.notify();
 }
 });
}

终于找到重头戏了,这里真正使用了getter/setter代理了对象的默认读写。我们首先新建一个Dep对象,利用闭包准备收集依赖,然后我们使用observe观察该对象,注意此时与上面相比少了一个asRootData = true的参数。

我们先来看取值的代理get,这里用到了Dep.target属性和depend()方法,我们来看看它是做什么的:

// the current target watcher being evaluated.
// this is globally unique because there could be only one
// watcher being evaluated at any time.
Dep.target = null;

Dep.prototype.depend = function depend () {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Dep.prototype.notify = function notify () {
 // stablize the subscriber list first
 var subs = this.subs.slice();
 for (var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
 subs[i].update();
 }
};

注释看的出来Dep.target是全局唯一的watcher对象,也就是当前正在指令计算的订阅者,它会在计算时赋值成一个watcher对象,计算完成后赋值为null。而depend是用于对该订阅者添加依赖,告诉它你的值依赖于我,每次更新时应该来找我。另外还有notify()的函数,用于遍历所有的依赖,通知他们更新数据。

这里多看一下addDep()的源码:

/**
 * Add a dependency to this directive.
 */
Watcher.prototype.addDep = function addDep (dep) {
 var id = dep.id;
 if (!this.newDepIds.has(id)) {
 this.newDepIds.add(id);
 this.newDeps.push(dep);
 if (!this.depIds.has(id)) {
  // 使用push()方法添加一个订阅者
  dep.addSub(this);
 }
 }
};

可以看到它有去重的机制,当重复依赖时保证相同ID的依赖只有一个。订阅者包含3个属性newDepIds/newDeps/depIds分别存储依赖信息,如果之前就有了这个依赖,那么反过来将该订阅者加入到这个依赖关系中去。

接着看get方法中的dependArray()

/**
 * Collect dependencies on array elements when the array is touched, since
 * we cannot intercept array element access like property getters.
 */
function dependArray (value) {
 for (var e = (void 0), i = 0, l = value.length; i < l; i++) {
 e = value[i];
 e && e.__ob__ && e.__ob__.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e)) {
  dependArray(e);
 }
 }
}

可以看到我们不能像对象一样监听数组的变化,所以如果获取一个数组的值,那么就需要将数组中所有的对象的观察者列表都加入到依赖中去。

这样get方法读取值就代理完成了,接下来我们看set方法代理赋值的实现,我们先获取原始值,然后与新赋的值进行比较,也叫脏检查,如果数据发生了改变,则对该数据进行重新建立观察者,并通知所有的订阅者更新。

接下来我们看下数组的更新检测是如何实现的:

/*
 * not type checking this file because flow doesn't play well with
 * dynamically accessing methods on Array prototype
 */
var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var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forEach(function (method) {
 // cache original method
 var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def(arrayMethods, method, function mutator () {
 var arguments$1 = arguments;
 // avoid leaking arguments:
 // http://jsperf.com/closure-with-arguments
 var i = arguments.length;
 var args = new Array(i);
 while (i--) {
  args[i] = arguments$1[i];
 }
 var result = original.apply(this, args);
 var ob = this.__ob__;
 var inserted;
 switch (method) {
  case 'push':
  inserted = args;
  break
  case 'unshift':
  inserted = args;
  break
  case 'splice':
  inserted = args.slice(2);
  break
 }
 if (inserted) { ob.observeArray(inserted); }
 // notify change
 ob.dep.notify();
 return result
 });
});

看的出来我们模拟了一个数组对象,代理了push/pop/shift/unshift/splice/sort/reverse方法,用于检测数组的变化,并通知所有订阅者更新。如果有新建元素,会补充监听新对象。

这就是从代码上解释为什么Vue不支持数组下标修改和长度修改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这么设计,我后面会再次更新或再开篇文章,讲一些通用的设计问题以及Js机制和缺陷。

总结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一步步由深到浅的看到Vue是如何设计出双向数据绑定的,最主要的两点:

  • 使用getter/setter代理值的读取和赋值,使得我们可以控制数据的流向。
  • 使用观察者模式设计,实现了指令和数据的依赖关系以及触发更新。
  • 对于数组,代理会修改原数组对象的方法,并触发更新。

明白了这些原理,其实你也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绑定,造一个小轮子,当然,Vue的强大之处不止于此,我们后面再来聊一聊它的组件和渲染,看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将我们从DOM对象的魔爪里拯救出来的。

好了,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参考资料

数据的响应化:https://github.com/Ma63d/vue-...
Vue v2.2.0 源代码文件
es6 Proxy: http://es6.ruanyifeng.com/#do...

(0)

相关推荐

  • 轻松理解vue的双向数据绑定问题

    Vue介绍 Vue是当前很火的一款MVVM的轻量级框架,它是以数据驱动和组件化的思想构建的.因为它提供了简洁易于理解的api,使得我们很容易上手. Vue与MVVM 如果你之前已经习惯了用jQuery操作DOM,学习Vue.js时请先抛开手动操作DOM的思维,因为Vue.js是数据驱动的,你无需手动操作DOM.Vue以数据为驱动,将自身的Dom元素与数据进行绑定,一旦创建绑定,Dom和数据保持同步. 双向绑定 主流双向数据绑定实现原理 脏值检测 : 这是AngularJS实现双向数据绑定的方式.

  • Vue实现双向数据绑定

    Vue实现双向数据绑定的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Vue是如何实现双向数据绑定的呢?答案是前端数据劫持.其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设置getter和setter函数,在setter函数中,就可以监听到数据的变化,从而更新绑定的元素的值. 实现对象属性变化绑定到UI 大概的思路是: 1. 确定绑定的数据,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对其数据变化进行监听(对应defineGetAndSet) 2. 一旦数据发生改动,会触发setter函数.

  • Angular和Vue双向数据绑定的实现原理(重点是vue的双向绑定)

    我在整理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的笔记的时候看到面向对象设计那章,讲到对象属性分为数据属性和访问器属性,我们平时用的js对象90%以上都只是用到数据属性;我们向来讲解下数据属性和访问器属性到底是什么? 数据属性:数据属性包含一个数据值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可以读取和写入值. 访问器属性:访问器属性不包含数据值;他们包含一对getter和setter函数在读取访问器属性时,会调用getter函数,这个函数负责返回有效的值,在写入访问器属性时,会调用setter函数并传入新值. 这里介绍的重点是

  • 详解Vue双向数据绑定原理解析

    基本原理 Vue.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劫持各个属性的setter和getter,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函数的回调. 思路整理 要实现mvvm的双向绑定,需要实现如下几点: 1.实现一个数据监听器Observer,能够对对象的所有属性进行监听,发生变化时拿到最新值通知订阅者 2.实现一个解析器Compile,对每个子元素节点的指令进行扫描和解析,根据模板指令替换数据,初始化视图以及绑定相应的回调函数: 3.实现

  • vue双向数据绑定原理探究(附demo)

    昨天被导师叫去研究了一下vue的双向数据绑定原理...本来以为原理的东西都非常高深,没想到vue的双向绑定真的很好理解啊...自己动手写了一个. 传送门 双向绑定的思想 双向数据绑定的思想就是数据层与UI层的同步,数据再两者之间的任一者发生变化时都会同步更新到另一者. 双向绑定的一些方法 目前,前端实现数据双向数据绑定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1.发布者-订阅者模式(backbone.js) 思路:使用自定义的data属性在HTML代码中指明绑定.所有绑定起来的JavaScript对象以及DOM元

  • vue.js数据绑定的方法(单向、双向和一次性绑定)

    这两天学习了vue.js数据绑定这个地方知识点挺多的,而且很重要,所以,今天添加一点小笔记. 前言 感觉 vue 的很多方面的内容,都参考了 angular 的东西,数据绑定方面,更是赤裸裸的"抄袭".对照来看,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理解框架本身透露出来的思想,而非框架本身. 一.单向绑定 (一)Mustache 语法,双大括号 {{}}(html 内字符串绑定) <div id="app"> <p>{{text}}</p> <

  • 通过源码分析Vue的双向数据绑定详解

    前言 虽然工作中一直使用Vue作为基础库,但是对于其实现机理仅限于道听途说,这样对长期的技术发展很不利.所以最近攻读了其源码的一部分,先把双向数据绑定这一块的内容给整理一下,也算是一种学习的反刍. 本篇文章的Vue源码版本为v2.2.0开发版. Vue源码的整体架构无非是初始化Vue对象,挂载数据data/props等,在不同的时期触发不同的事件钩子,如created() / mounted() / update()等,后面专门整理各个模块的文章.这里先讲双向数据绑定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

  • 通过源码分析Golang cron的实现原理

    目录 前言 Demo示例 源码实现 结构体 Cron 和 Entry New()实现 AddFunc()实现 Start()实现 Run()实现 Stop()实现 Remove()实现 小结 前言 golang实现定时任务很简单,只须要简单几步代码即可以完成,最近在做了几个定时任务,想研究一下它内部是怎么实现的,所以将源码过了一遍,记录和分享在此.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go cron是如何使用的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一文带你入门Go语言中定时任务库Cron的使用 De

  • 通过源码分析iOS中的深拷贝与浅拷贝

    前言 关于iOS中对象的深拷贝和浅拷贝的文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基于打印内存地址来推导结果,这篇文章是从源码的角度来分析深拷贝和浅拷贝.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概念 拷贝的方式有两种:深拷贝和浅拷贝. 浅拷贝又叫指针拷贝,比如说有一个指针,这个指针指向一个字符串,也就是说这个指针变量的值是这个字符串的地址,那么此时对这个字符串进行指针拷贝的意思就是又创建了一个指针变量,这个指针变量的值是这个字符串的地址,也就是这个字符串的引用计数+1. 深拷贝又叫内容拷贝,比如有一个指针,这个指针指向一个字符串,也

  • 通过源码分析Python中的切片赋值

    本文主要介绍的关于Python切片赋值的相关内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下面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 昨天有同学问了我这么个问题: t = [1, 2, 3] t[1:1] = [7] # 感谢@一往直前 的疑问,之前写为 t[1:1] = 7了 print t # 输出 [1, 7, 2, 3] 这个问题之前还真没遇到过,有谁会对列表这么进行赋值吗?不过对于这个输出结果的原因确实值得去再了解下,毕竟之前也看过<Python源码分析>.(题外话:据说最近有大牛在写新的版本) 想着今天有空看看P

  • AngularJS 双向数据绑定详解简单实例

    angular的双向数据绑定,个人理解是,通过model建立数据模型,那么视图上的数据就会对应存储在angular程序里,视图上的数据变化会同步到model,model的数据改变也会同步到视图. 下面的demo演示: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ello, AngularJS!</titl

  • JavaScript中双向数据绑定详解

    双向数据绑定指的是将对象属性变化绑定到UI,或者反之.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有一个拥有name属性的user对象,当我们给user.name赋予一个新值是UI也会相应的显示新的名字.同样的,如果UI包括了一个输入字段用来输入用户名,输入一个新的值会导致user对象中的那么属性发生变化. 许多流行的客户端JavaScript框架例如Ember.js,AngularJS以及KnockoutJS都将双向数据绑定作为自己的头号特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零开始实现双向数据绑定就很困难,同样的当我们需要双向数据绑

  • scrapy-redis源码分析之发送POST请求详解

    1 引言 这段时间在研究美团爬虫,用的是scrapy-redis分布式爬虫框架,奈何scrapy-redis与scrapy框架不同,默认只发送GET请求,换句话说,不能直接发送POST请求,而美团的数据请求方式是POST,网上找了一圈,发现关于scrapy-redis发送POST的资料寥寥无几,只能自己刚源码了. 2 美团POST需求说明 先来说一说需求,也就是说美团POST请求形式.我们以获取某个地理坐标下,所有店铺类别列表请求为例.获取所有店铺类别列表时,我们需要构造一个包含位置坐标经纬度等

  • Hadoop源码分析二安装配置过程详解

    目录 1. 创建用户 2. 安装jdk 3. 修改hosts 4. 配置ssh免密登录 5. 安装zookeeper 解压: 修改配置文件 修改内容如下: 配置环境变量 启动 6. 安装hadoop 对于三台节点的配置安排如下: 解压: 修改配置文件: 修改core-site.xml 配置hdfs-site.xml 配置mapred-site.xml 配置yarn-site.xml 配置slaves 7. 初始化 在初始化前需要将所有机器都配置好hadoop (1) 启动zookeeper (2

  • AngularJS  双向数据绑定详解简单实例

    angular的双向数据绑定,个人理解是,通过model建立数据模型,那么视图上的数据就会对应存储在angular程序里,视图上的数据变化会同步到model,model的数据改变也会同步到视图. 下面的demo演示: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ello, AngularJS!</titl

  • Vue简单实现原理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Vue实现原理.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用了Vue也有两年时间了,一直以来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能更好的使用Vue不被Vue所奴役,学习一下Vue底层的基本原理. Vue官网有一段这样的介绍:当你把一个普通的JavaScript对象传给Vue实例的data选项,Vue将遍历此对象所有的属性,并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把这些属性全部转为getter/setter.Object.defineProperty是ES5中一个无法shim的特性,这也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