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的概念、实现以及netty中的责任链模式

本文先介绍了责任链模式的概念及简单实现。再贴了netty中对责任链的实现。最后总结了一点点思考。

1、概念相关

1.1、概念

责任链模式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1.2、解决了什么:

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1.3、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2、简单实现

2.1 代码

注:代码中getter 和 setter都省略

定义一个请求

public class Reques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days;

}

定义一个返回结果

public class Result {

 private boolean agree;

 public Result(boolean agree) {
 this.agree = agree;
 }
}

定义一个处理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 每个处理器持有链,能取到链上的请求或者传递请求
 Result deal(Chain chain);

 interface Chain {
 // 获取请求
 Request request();
 // 传递请求
 Result proceed(Request request);
 }
}

定义一个处理接口的链

public class HandlerChain implements Handler.Chain {
 // 持有链要处理的请求
 private Request request;
 // 持有链上所有的处理器
 private Queue<Handler> handlers;

 public HandlerChain(Request request) {
 this.request = request;
 }
 // 添加一个处理器
 public HandlerChain addHandler(Handler handler) {
 if (handlers == null) {
 handlers = new LinkedList<>();
 }
 handlers.add(handler);
 return this;
 }
 // 实现接口的方法- 获取请求
 public Request request() {
 return request;
 }
 // 实现接口的方法- 处理请求
 public Result proceed(Request request) {
 // 取队首的处理器开始请求。如果队首的处理器处理了,直接返回结果
 // 如果队首的处理器选择传递请求,又会进这个proceed方法。取新的队首处理
 // 为什么是传递而不是直接遍历队列,如果result = null,继续;result != null,返回呢? 因为传递的方式,可以对request再次处理。A处理器可以做简单处理,再传递给B。
 Handler handler = handlers.poll();
 return handler.deal(this);
 }
}

定义三个处理者

public class A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public Result deal(Chain chain) {
 Request request = chain.request();
 // 只处理小于等于1的请求,大于1的请求被传递了
 if (request.getDays() > 1) {
 // 这里可以对request做部分处理,再传递
 return chain.proceed(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A处理了");
 return new Result(true);
 }
} 

public class B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
 public Result deal(Chain chain) {
 Request request = chain.request();
 // 只处理小于等于2的请求,大于2的请求被传递了
 if (request.getDays() > 2) {
 return chain.proceed(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B处理了");
 return new Result(true);
 }
}

public class C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
 public Result deal(Chain chain) {
 Request request = chain.request();
 // 只处理小于等于3的请求,大于3的请求被传递了
 if (request.getDays() > 3) {
 return chain.proceed(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C处理了");
 return new Result(true);
 }
}

测试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new 一个链,往链上添加处理器
 Request request1 = new Request("hhy", 3);
 HandlerChain chains = new HandlerChain(request1).addHandler(new AHandler()).addHandler(new BHandler()).addHandler(new CHandler());
 Result result1 = chains.proceed(request1);
 System.out.println("结果:" + result1.isAgree());

 }
}

结果

传入3:
返回:
C处理了
结果:true

传入2:
返回:
B处理了
结果:true

传入1:
返回:
A处理了
结果:true

3. netty中的责任链模式

用过netty的同学看到下面这个代码应该很熟悉了,非常简单netty客户端,创建连接,设置编解码器,发送请求。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ventLoopGroup 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NioSocketChannel channel = new NioSocketChannel();
 Bootstrap bootstrap = new Bootstrap();
 bootstrap.group(group).option(ChannelOption.TCP_NODELAY, true);
 InetSocketAddress address = new InetSocket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httpRequest.host), httpRequest.port);
 group.register(channel);
 channel.connect(address).sync();
 channel.pipeline().addLast("http-decoder", new HttpResponseDecoder());
 channel.pipeline().addLast("http-encoder", new HttpRequestEncoder());
 channel.pipeline().addLast("http-client", new HttpHandler(HttpClient.this));
 channel.writeAndFlush(httpRequest);
}

通过我们上面的例子,不难猜测到 channel.pipeline() 应该就是一个链,持有了channel上所有的处理器。pipeline()方法返回一个ChannelPipeline接口,我们直接看它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DefaultChannelPipeline implements ChannelPipeline {
 final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head;
 final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tail;

 @Override
 public final ChannelPipeline addLast(EventExecutorGroup group, String name, ChannelHandler handler) {
 final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newCtx;
 synchronized (this) {
 checkMultiplicity(handler);
 // 把handler封装成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newCtx = newContext(group, filterName(name, handler), handler);
 // 调用了 addLast0方法
 addLast0(newCtx);
 ...
 }
 callHandlerAdded0(newCtx);
 return this;
 }

 private void addLast0(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newCtx) {
 // 把新加入的处理器设置成尾部的前驱,原尾部的前驱设置成新处理器的后继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prev = tail.prev;
 newCtx.prev = prev;
 newCtx.next = tail;
 prev.next = newCtx;
 tail.prev = newCtx;
 }
}

通过addLast0, 我们看到DefaultChannelPipeline使用了链表的形式存储了处理器。

继续看这个类的其他方法

public class DefaultChannelPipeline implements ChannelPipeline {
 ...
 @Override
 public final Channel channel() {
 return 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final ChannelPipeline fireChannelActive() {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invokeChannelActive(head);
 return this;
 }
 ...
}

返回当前的channel,处理channel上的事件。(就类似于我们上面的链里面有getRequest(),proceed()方法 )

继续跟踪invokeChannelActive方法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implements ChannelHandlerContext, ResourceLeakHint {
 static void invokeChannelActive(final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next) {
 EventExecutor executor = next.executor();
 if (executor.inEventLoop()) {
  next.invokeChannelActive();
 } else {
  executor.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next.invokeChannelActive();
  }
  });
 }
 }
 // 调用了invokeChannelActive

 private void invokeChannelActive() {
 // 判断是不是要处理
 if (invokeHandler()) {
  try {
  // 处理
  ((ChannelInboundHandler) handler()).channelActive(this);
  } catch (Throwable t) {
  invokeExceptionCaught(t);
  }
 } else {
  // 事件传递
  fireChannelActive();
 }
 }

 @Override
 public ChannelHandlerContext fireChannelActive() {
 // 执行前需要先找到一个合适的处理器 invokeChannelActive
 invokeChannelActive(findContextInbound(MASK_CHANNEL_ACTIVE));
 return this;
 }

 private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findContextInbound(int mask) {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 this;
 EventExecutor currentExecutor = executor();
 do {
  // 循环,找到一个合适的处理器并返回
  ctx = ctx.next;
 } while (skipContext(ctx, currentExecutor, mask, MASK_ONLY_INBOUND));
 return ctx;
 }
}

其实看到这,这个链已经非常的明显了。 pipline持有处理器,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做了一些封装,使得链上的处理器能对事件进行传递和处理。

最后再看下handler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extends ChannelHandlerAdapter implements ChannelInboundHandler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Activ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s Exception {
 ctx.fireChannelActive();
 }
 ......
}

以这个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为例,在channel收到激活事件通知的时候,它调用了ctx.fireChannelActive();方法传递了事件。ctx是ChannelHandlerContext类型,很熟悉,它是个接口,我们上面看到的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是它的实现类。就这样,一个激活事件就在链上传递了起来。而链上的处理器就是我们最初始的测试方法里面addLast进去的。

4、思考

在netty中,事件在责任链中有序传播,事件处理器可以处理自己关心的功能,可以拦截,也可以继续传播(向前或向后)事件。上层的业务只需要关心自己的逻辑。整个架构层次分明。

OA系统的工作流 似乎也特别适合责任链模式,正如我们一开始的例子,不同人审批不同的时长的假期。

对于代码里某些冗长的if else ,是不是也有改造成责任链的可能?

if (通过第一关) {
    进入第二关
    if (通过第二关) {
        进入第三关
        ...
    }
}

改成通过第一关后传递事件,反之结束。这期间还可以灵活的做跳跃,得到某个奖励,直接跳到第三关。如果要添加第四关,也比if else灵活的多。

当然并不是if else 都适合改造成责任链模式,还是要具体的业务及效率上综合考虑。个人觉得在流程上有顺序依赖的,非常适合。

到此这篇关于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的概念、实现以及netty中的责任链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责任链模式的概念实现及netty的责任链模式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1] https://www.runoob.com/design-pattern/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html

[2] www.jb51.net/article/202504.htm

(0)

相关推荐

  • 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的责任链模式使用示例

    责任链模式:多个对象由其对象对应下家的引用连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 链上的某一个接收对象处理此请求.因为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最终是谁来处理这个请求,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从而避免了请求发送者与请求处理者之间的耦合. 责任链械中涉及到三种角色: 1,抽象处理者角色 2,具体处理者角色 3,请求发送者 小例子:假设去买房子,买房子就需要砍价, 卖房的人职位不同,可以优惠的价格也不同,不同职位就可以形成一个处理请求的链.我们暂定: * 基层销售员

  • Java 中责任链模式实现的三种方式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的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他为止.这里就不再过多的介绍什么是责任链模式,主要来说说java中如何编写.主要从下面3个框架中的代码中介绍. servlet中的filter dubbo中的filter mybatis中的plugin 这3个框架在实现责任链方式不尽相同. servlet中的Filter servlet中分别定义了一个 Filter和Filter

  • Java责任链模式定义与用法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责任链模式定义与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使很多对象都有处理请求的机会,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角色 1.处理者:处理者是一个接口,负责规定具体处理者处理用户请求的方法以及具体处理者设置后继处理对象的方法 2.具体处理者:具体处理者是实现处理接口的类的实例,具体处理者通过调用处理接口规定的方法处理用户的请求,既在接到用户的请求后,处理者将调用接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责任链模式:多个对象由其对象对应下家的引用连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接收对象处理此请求.因为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最终是谁来处理这个请求,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从而避免了请求发送者与请求处理者之间的耦合. 责任链械中涉及到三种角色: 1,抽象处理者角色 2,具体处理者角色 3,请求发送者 小例子:假设去买房子,买房子就需要砍价, 卖房的人职位不同,可以优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介绍

    Chain of Responsibility定义:Chain of Responsibility(CoR) 是用一系列类(classes)试图处理一个请求request,这些类之间是一个松散的耦合,唯一共同点是在他们之间传递request.也就是说,来了一个请求,A类先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B类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C类处理,就这样象一个链条(chain)一样传递下去. 如何使用责任链模式 虽然这一段是如何使用CoR,但是也是演示什么是CoR. 有一个Handler接口: 复制代码

  • 实例讲解Java的设计模式编程中责任链模式的运用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2){ Handler2.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3){ Handler3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详解

    在阎宏博士的<JAVA与模式>一书中开头是这样描述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的: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从击鼓传花谈起 击鼓传花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

  • 轻松掌握java责任链模式

    定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特点: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简介

    对于使用过宏的朋友应该知道,利用宏可以实现一个键绑定多个技能.例如如果排在前面的技能有CD,则跳过此技能,执行之后的技能.记得曾经玩DK,打怪的时候,就是用一个键,一直按就行了.在servlet里的doGet和doPost方法,我们一般都把doGet请求发动到doPost里来处理,这也是一种责任链的模式. 这里,有个宏,绑定了"冰血冷脉"和"寒冰箭"两个技能,程序实例如下所示: package responsibility; /** * DOC 技能接口,要绑定的技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的概念、实现以及netty中的责任链模式

    本文先介绍了责任链模式的概念及简单实现.再贴了netty中对责任链的实现.最后总结了一点点思考. 1.概念相关 1.1.概念 责任链模式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1.2.解决了什么: 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1.3.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

  • Java设计模式之单态模式(Singleton模式)介绍

    定义:Singleton模式主要作用是保证在Java应用程序中,一个类Class只有一个实例存在. 在很多操作中,比如建立目录 数据库连接都需要这样的单线程操作. 还有,singleton能够被状态化:这样,多个单态类在一起就可以作为一个状态仓库一样向外提供服务,比如,你要论坛中的帖子计数器,每次浏览一次需要计数,单态类能否保持住这个计数,并且能synchronize的安全自动加1,如果你要把这个数字永久保存到数据库,你可以在不修改单态接口的情况下方便的做到. 另外方面,Singleton也能够

  • Java设计模式之命令模式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定义: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可以提供命令的撤销和恢复功能.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命令模式的结构 顾名思义,命令模式就是对命令的封装,首先来看一下命令模式类图中的基本结构: Command类:是一个抽象类,类中对需要执行的命令进行声明,一般来说要对外公布一个execute方法用来执行命令. ConcreteCommand类:Command类的实现类,对抽象类中声明的方法进行实现. Client类:最终的客户端调用类.

  • 解析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命令模式的使用

    定义: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可以提供命令的撤销和恢复功能.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命令模式的结构         顾名思义,命令模式就是对命令的封装,首先来看一下命令模式类图中的基本结构: Command类:是一个抽象类,类中对需要执行的命令进行声明,一般来说要对外公布一个execute方法用来执行命令. ConcreteCommand类:Command类的实现类,对抽象类中声明的方法进行实现. Client类:最终的客户

  • 一文搞懂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简述: 前端时间再看一些类库的源码,发现责任链模式的强大之处,尤其是和建造者模式的结合后强大的动态可扩展性更是牛逼的一塌糊涂.接下来赶紧了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同一个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应用场景: 为完成同一个请求,如果存在多个请求处理器以及未知请求处理器个数或者请求处理器可动态配置的

  • 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原理案例详解

    目录 引言 责任链模式定义 类图 角色 核心 示例代码 1.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2.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3.责任链的创建 责任链实现请假案例 案例类图 可扩展性 纯与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纯的责任链模式 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主要优点 职责链模式的主要缺点 适用场景 模拟实现Tomcat中的过滤器机制 运行过程如下 分析Tomcat 过滤器中的责任链模式 引言 以请假流程为例,一般公司普通员工的请假流程简化如下: 普通员工发起一个请假申请,当请假天数小于3天时只需要得到主管批准即可:当请假天数

  • Java设计模式之java责任链模式详解

    目录 概述 结构 总结 在本讲,我们来学习一下行为型模式里面的第四个设计模式,即责任链模式. 概述 在学习责任链模式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段描述.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但每个对象的处理条件或权限不同.例如,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是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自己要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这增加了员工请假的难度.因为领导有很多,员工到底找哪位

  • Java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及异步责任链详解

    目录 一.定义 二.普通责任链模式 三.异步责任链模式 一.定义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避免将一个请求的发送者与接受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将接受请求的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能够处理它为止. 在很多源码都有涉及,如Mybatis拦截器.Filter- 责任链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二.普通责任链模式 抽象处理类:AbstractProcessor /** * 抽象处理类 */ public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应用场景 实际代码案例 无模式情况下的代码 采用责任链模式优化代码 采用建造者+责任链模式优化代码 责任链模式优缺点 责任链模式是将链中的每一个节点看做是一个对象,每个节点处理的请求均不相同,且内部自动维护下一个节点对象,当一个请求从链式的首段发出时,会沿着链的路径依次传递给每一个节点对象,直至有对象处理这个请求位置,属于行为模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节点都能对对象进行一定的处理(也可以不处理),处理完成之后节点再进行判断还要进行后续处理还是说传递给下一个节点. 应用场景 首先举一个日常

  • Java设计模式中责任链模式详解

    目录 1.责任链设计模式的定义 2.责任链设计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3.责任链设计模式的实现思路 4.责任链设计模式应用实例 5.责任链设计模式应用场景 编程是一门艺术,大批量的改动显然是非常丑陋的做法,用心的琢磨写的代码让它变的更美观.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件需要经过多个对象处理是很常见的场景.例如,采购审批流程.请假流程等.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需要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