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Java中的equals和hashCode方法详解

Java中的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Object中的,所以每个对象都是有这两个方法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实现特定需求,可能要重写这两个方法,今天就来介绍一些这两个方法的作用。

equals()和hashCode()方法是用来在同一类中做比较用的,尤其是在容器里如set存放同一类对象时用来判断放入的对象是否重复。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

equals()相等的两个对象,hashcode()一定相等,equals()不相等的两个对象,却并不能证明他们的hashcode()不相等。换句话说,equals()方法不相等的两个对象,hashCode()有可能相等。(我的理解是由于哈希码在生成的时候产生冲突造成的)

在这里hashCode就好比字典里每个字的索引,equals()好比比较的是字典里同一个字下的不同词语。就好像在字典里查“自”这个字下的两个词语“自己”、“自发”,如果用equals()判断查询的词语相等那么就是同一个词语,比如equals()比较的两个词语都是“自己”,那么此时hashCode()方法得到的值也肯定相等;如果用equals()方法比较的是“自己”和“自发”这两个词语,那么得到结果是不想等,但是这两个词都属于“自”这个字下的词语所以在查索引时相同,即:hashCode()相同。如果用equals()比较的是“自己”和“他们”这两个词语的话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此时hashCode() 得到也是不同的。

反过来:hashcode()不等,一定能推出equals()也不等;hashcode()相等,equals()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在object类中,hashcode()方法是本地方法,返回的是对象的地址值,而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比较的也是两个对象的地址值,如果equals()相等,说明两个对象地址值也相等,当然hashcode() 也就相等了;

同时hash算法对于查找元素提供了很高的效率

如果想查找一个集合中是否包含有某个对象,大概的程序代码怎样写呢?

你通常是逐一取出每个元素与要查找的对象进行比较,当发现某个元素与要查找的对象进行equals方法比较的结果相等时,则停止继续查找并返回肯定的信息,否则,返回否定的信息,如果一个集合中有很多个元素,比如有一万个元素,并且没有包含要查找的对象时,则意味着你的程序需要从集合中取出一万个元素进行逐一比较才能得到结论。

有人发明了一种哈希算法来提高从集合中查找元素的效率,这种方式将集合分成若干个存储区域,每个对象可以计算出一个哈希码,可以将哈希码分组(使用不同的hash函数来计算的),每组分别对应某个存储区域,根据一个对象的哈希吗就可以确定该对象应该存储在哪个区域HashSet就是采用哈希算法存取对象的集合,它内部采用对某个数字n进行取余(这种的hash函数是最简单的)的方式对哈希码进行分组和划分对象的存储区域;Object类中定义了一个hashCode()方法来返回每个Java对象的哈希码,当从HashSet集合中查找某个对象时,Java系统首先调用对象的hashCode()方法获得该对象的哈希码表,然后根据哈希吗找到相应的存储区域,最后取得该存储区域内的每个元素与该对象进行equals方法比较;这样就不用遍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就可以得到结论,可见,HashSet集合具有很好的对象检索性能,但是,HashSet集合存储对象的效率相对要低些,因为向HashSet集合中添加一个对象时,要先计算出对象的哈希码和根据这个哈希码确定对象在集合中的存放位置为了保证一个类的实例对象能在HashSet正常存储,要求这个类的两个实例对象用equals()方法比较的结果相等时,他们的哈希码也必须相等;也就是说,如果obj1.equals(obj2)的结果为true,那么以下表达式的结果也要为true:
obj1.hashCode() == obj2.hashCode()

换句话说:当我们重写一个对象的equals方法,就必须重写他的hashCode方法,不过不重写他的hashCode方法的话,Object对象中的hashCode方法始终返回的是一个对象的hash地址,而这个地址是永远不相等的。所以这时候即使是重写了equals方法,也不会有特定的效果的,因为hashCode方法如果都不想等的话,就不会调用equals方法进行比较了,所以没有意义了。

如果一个类的hashCode()方法没有遵循上述要求,那么,当这个类的两个实例对象用equals()方法比较的结果相等时,他们本来应该无法被同时存储进set集合中,但是,如果将他们存储进HashSet集合中时,由于他们的hashCode()方法的返回值不同(Object中的hashCode方法返回值是永远不同的),第二个对象首先按照哈希码计算可能被放进与第一个对象不同的区域中,这样,它就不可能与第一个对象进行equals方法比较了,也就可能被存储进HashSet集合中了,Object类中的hashCode()方法不能满足对象被存入到HashSet中的要求,因为它的返回值是通过对象的内存地址推算出来的,同一个对象在程序运行期间的任何时候返回的哈希值都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实例对象,即使他们的equals方法比较结果相等,他们默认的hashCode方法的返回值是不同的。

下面来看一下一个具体的例子:

RectObject对象:
package com.weijia.demo; 

public class RectObject {
  public int x;
  public int y;
  public RectObject(int x,int y){
    this.x = x;
    this.y = y;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final int prime = 31;
    int result = 1;
    result = prime * result + x;
    result = prime * result + y;
    return resul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if(this == obj)
      return true;
    if(obj == null)
      return false;
    if(getClass() != obj.getClass())
      return false;
    final RectObject other = (RectObject)obj;
    if(x != other.x){
      return false;
    }
    if(y != other.y){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我们重写了父类Object中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看到hashCode和equals方法中,如果两个RectObject对象的x,y值相等的话他们的hashCode值是相等的,同时equals返回的是true;

下面是测试代码:

package com.weijia.demo;
import java.util.HashSet;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shSet<RectObject> set = new HashSet<RectObject>();
    RectObject r1 = new RectObject(3,3);
    RectObject r2 = new RectObject(5,5);
    RectObject r3 = new RectObject(3,3);
    set.add(r1);
    set.add(r2);
    set.add(r3);
    set.add(r1);
    System.out.println("size:"+set.size());
  }
}

我们向HashSet中存入到了四个对象,打印set集合的大小,结果是多少呢?

运行结果:size:2

为什么会是2呢?这个很简单了吧,因为我们重写了Rect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只要RectObject对象的x,y属性值相等那么他的hashCode值也是相等的,所以先比较hashCode的值,r1和r2对象的x,y属性值不等,所以他们的hashCode不相同的,所以r2对象可以放进去,但是r3对象的x,y属性值和r1对象的属性值相同的,所以hashCode是相等的,这时候在比较r1和r3的equals方法,因为他么两的x,y值是相等的,所以r1,r3对象是相等的,所以r3不能放进去了,同样最后再添加一个r1也是没有没有添加进去的,所以set集合中只有一个r1和r2这两个对象

下面我们把RectObject对象中的hashCode方法注释,即不重写Object对象中的hashCode方法,在运行一下代码:

运行结果:size:3

这个结果也是很简单的,首先判断r1对象和r2对象的hashCode,因为Object中的hashCode方法返回的是对象本地内存地址的换算结果,不同的实例对象的hashCode是不相同的,同样因为r3和r1的hashCode也是不相等的,但是r1==r1的,所以最后set集合中只有r1,r2,r3这三个对象,所以大小是3

下面我们把RectObject对象中的equals方法中的内容注释,直接返回false,不注释hashCode方法,运行一下代码:

运行结果:size:3

这个结果就有点意外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r1和r2的对象比较hashCode,不相等,所以r2放进set中,再来看一下r3,比较r1和r3的hashCode方法,是相等的,然后比较他们两的equals方法,因为equals方法始终返回false,所以r1和r3也是不相等的,r3和r2就不用说了,他们两的hashCode是不相等的,所以r3放进set中,再看r4,比较r1和r4发现hashCode是相等的,在比较equals方法,因为equals返回false,所以r1和r4不相等,同一r2和r4也是不相等的,r3和r4也是不相等的,所以r4可以放到set集合中,那么结果应该是size:4,那为什么会是3呢?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查看HashSet的源码了,下面是HashSet中的add方法的源码:

/**
   * Adds the specified element to this set if it is not already present.
   * More formally, adds the specified element <tt>e</tt> to this set if
   * this set contains no element <tt>e2</tt> such that
   * <tt>(e==null ? e2==null : e.equals(e2))</tt>.
   * If this set already contains the element, the call leaves the set
   * unchanged and returns <tt>false</tt>.
   *
   * @param e element to be added to this set
   * @return <tt>true</tt> if this set did not already contain the specified
   * element
   */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map.put(e, PRESENT)==null;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HashSet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我们在点击HashMap的put方法,源码如下:

/**
   * Associates the specified value with the specified key in this map.
   * If the map previously contained a mapping for the key, the old
   * value is replaced.
   *
   * @param key key with which the specified value is to be associated
   * @param value value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ed key
   * @return the previous value associated with <tt>key</tt>, or
   *     <tt>null</tt> if there was no mapping for <tt>key</tt>.
   *     (A <tt>null</tt> return can also indicate that the map
   *     previously associated <tt>null</tt> with <tt>key</tt>.)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int hash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我们主要来看一下if的判断条件,

首先是判断hashCode是否相等,不相等的话,直接跳过,相等的话,然后再来比较这两个对象是否相等或者这两个对象的equals方法,因为是进行的或操作,所以只要有一个成立即可,那这里我们就可以解释了,其实上面的那个集合的大小是3,因为最后的一个r1没有放进去,以为r1==r1返回true的,所以没有放进去了。所以集合的大小是3,如果我们将hashCode方法设置成始终返回false的话,这个集合就是4了。

最后我们在来看一下hashCode造成的内存泄露的问题:看一下代码:

package com.weijia.demo;
import java.util.HashSet;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shSet<RectObject> set = new HashSet<RectObject>();
    RectObject r1 = new RectObject(3,3);
    RectObject r2 = new RectObject(5,5);
    RectObject r3 = new RectObject(3,3);
    set.add(r1);
    set.add(r2);
    set.add(r3);
    r3.y = 7;
    System.out.println("删除前的大小size:"+set.size());
    set.remove(r3);
    System.out.println("删除后的大小size:"+set.size());
  }
}

运行结果:

删除前的大小size:3
删除后的大小size:3

擦,发现一个问题了,而且是个大问题呀,我们调用了remove删除r3对象,以为删除了r3,但事实上并没有删除,这就叫做内存泄露,就是不用的对象但是他还在内存中。所以我们多次这样操作之后,内存就爆了。看一下remove的源码:

/**
   * Removes the specified element from this set if it is present.
   * More formally, removes an element <tt>e</tt> such that
   * <tt>(o==null ? e==null : o.equals(e))</tt>,
   * if this set contains such an element. Returns <tt>true</tt> if
   * this set contained the element (or equivalently, if this set
   * changed as a result of the call). (This set will not contain the
   * element once the call returns.)
   *
   * @param o object to be removed from this set, if present
   * @return <tt>true</tt> if the set contained the specified element
   */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return map.remove(o)==PRESENT;
  }

然后再看一下remove方法的源码:

/**
   * Removes the mapping for the specified key from this map if present.
   *
   * @param key key whose mapping is to be removed from the map
   * @return the previous value associated with <tt>key</tt>, or
   *     <tt>null</tt> if there was no mapping for <tt>key</tt>.
   *     (A <tt>null</tt> return can also indicate that the map
   *     previously associated <tt>null</tt> with <tt>key</tt>.)
   */
  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 {
    Entry<K,V> e = removeEntryForKey(key);
    return (e == null ? null : e.value);
  }

在看一下removeEntryForKey方法源码:

/**
   * Removes and returns the entry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ed key
   * in the HashMap. Returns null if the HashMap contains no mapping
   * for this key.
   */
  final Entry<K,V> removeEntryForKey(Object key)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ntry<K,V> prev = table[i];
    Entry<K,V> e = prev; 

    while (e != null) {
      Entry<K,V> next = e.next;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modCount++;
        size--;
        if (prev == e)
          table[i] = next;
        else
          prev.next = next;
        e.recordRemoval(this);
        return e;
      }
      prev = e;
      e = next;
    } 

    return e;
  }

我们看到,在调用remove方法的时候,会先使用对象的hashCode值去找到这个对象,然后进行删除,这种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了r3对象的y属性的值,又因为RectObject对象的hashCode方法中有y值参与运算,所以r3对象的hashCode就发生改变了,所以remove方法中并没有找到r3了,所以删除失败。即r3的hashCode变了,但是他存储的位置没有更新,仍然在原来的位置上,所以当我们用他的新的hashCode去找肯定是找不到了。
其实上面的方法实现很简单的:如下图:

很简单的一个线性的hash表,使用的hash函数是mod,源码如下:

/**
  * Returns index for hash code h.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这个其实就是mod运算,只是这种运算比%运算要高效。

1,2,3,4,5表示是mod的结果,每个元素对应的是一个链表结构,所以说想删除一个Entry<K,V>的话,首先得到hashCode,从而获取到链表的头结点,然后再遍历这个链表,如果hashCode和equals相等就删除这个元素。
上面的这个内存泄露告诉我一个信息:如果我们将对象的属性值参与了hashCode的运算中,在进行删除的时候,就不能对其属性值进行修改,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一下8种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对象类型和String类型的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

其中8中基本类型的hashCode很简单就是直接返回他们的数值大小,String对象是通过一个复杂的计算方式,但是这种计算方式能够保证,如果这个字符串的值相等的话,他们的hashCode就是相等的。8种基本类型的equals方法就是直接比较数值,String类型的equals方法是比较字符串的值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Java equals 方法与hashcode 方法的深入解析

    PS:本文使用jdk1.7解析1.Object类 的equals 方法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     * Indicates whether some other object is "equal to" this one.     * <p>     * The {@code equals} method implements an equivalence relation     * on non-null object references:     * &l

  • java中重写equals和重写hashCode()

    java中重写equals和重写hashCode() 记得在刚上初一的时候,第一堂数学课学的是集合,那时候我知道了集合是不允许重复元素存在的. hashCode 方法用于散列集合的查找,equals 方法用于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为什么重写了 equals 方法,还要重写 hashCode 方法? 因为如果只重写了 equals 方法,两个对象 equals 返回了true,但是如果没有重写 hashCode 方法,集合还是会插入元素.这样集合中就出现了重复元素了. 接下来详细分析,以 Has

  • 详解hashCode()和equals()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学习java,根据视频做实例的过程中,对equals和hashcode两个方法理解稍微深刻一点,主要是它们两个很容易混淆,容易出错,自己又通过网上的资料学习,和大家分享 equals()方法 equals是Object类提供的方法之一,众所周知,每一个java类都继承自Object类,所以说每一个对象都有equals这个方法.而我们在用这个方法时却一般都重写这个方法,why? 先看一个Object类中equals()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

  • java中重写equals()方法的同时要重写hashcode()方法(详解)

    object对象中的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 和 y,当且仅当 x 和 y 引用同一个对象时,此方法才返回 true: 注意:当此方法被重写时,通常有必要重写 hashCode 方法,以维护 hashCode 方法的常规协定,该协定声明相等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哈希码.如下: (1) 当obj1.equals(obj2)为true时,obj1.hashCode() == obj2.hashCode()必须为true (2) 当obj

  • java中hashCode方法与equals方法的用法总结

    首先,想要明白hashCode的作用,必须要先知道Java中的集合. 总的来说,Java中的集合(Collection)有两类,一类是List,再有一类是Set. 前者集合内的元素是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后者元素无序,但元素不可重复.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要想保证元素不重复,可两个元素是否重复应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这就是Object.equals方法了.但是,如果每增加一个元素就检查一次,那么当元素很多时,后添加到集合中的元素比较的次数就非常多了. 也就是说,如果集合中现在已经有

  • java集合——Java中的equals和hashCode方法详解

    Java中的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Object中的,所以每个对象都是有这两个方法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实现特定需求,可能要重写这两个方法,今天就来介绍一些这两个方法的作用. equals()和hashCode()方法是用来在同一类中做比较用的,尤其是在容器里如set存放同一类对象时用来判断放入的对象是否重复.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 equals()相等的两个对象,hashcode()一定相等,equals()不相等的两个对象,却并不能证明他们的hashcode()不相等.换

  • Java集合操作之List接口及其实现方法详解

    在介绍List接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 Collection 接口,因为Collection接口是 List / Set / Queue 接口的父接口,List / Set / Queue 的实现类中很多的操作方法其实还是调用Collection类定义的方法. 一.Collection接口 在Collection接口中,定义了如下的方法: 其中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数据操作类方法:add/addAll/remove/removeAll/clear/retainAll/iterator 判断类方法

  • Java面向对象编程中final关键字的使用方法详解

    在Java中通过final关键字来声明对象具有不变性(immutable),这里的对象包括变量,方法,类,与C++中的const关键字效果类似. immutable指对象在创建之后,状态无法被改变 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使用final关键字: 代码本身:不希望final描述的对象所表现的含义被改变 安全:final对象具有只读属性,是线程安全的 效率:无法修改final对象本身,对其引用的操作更为高效 final 变量 定义final Object a,则a只能被初始化一次,一旦初始化,a的数据无法

  • Java数据机构中关于并查集的详解

    目录 概念 实现 初始化并查集 判断是不是同一个组 查找当前节点的代表节点 合并操作 本期文章源码:GitHub 一文彻底搞懂<并查集>! 概念 并查集是一种树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的合并及查询问题(即所谓的并.查).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并查集来判断一个森林中有几棵树.某个节点是否属于某棵树等. 具体的用法,我们会以下一篇文章<图的相关算法>中,有一个克鲁斯卡尔算法,用于生成最小生成树,会用到并查集. 并查集的主要作用是求连通分支数(如果一个图中所有点都存在可达关系(直

  • Java 判断字符串中是否包含中文的实例详解

    Java 判断字符串中是否包含中文的实例详解 Java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有中文是利用Unicode编码来判断,因为中文的编码区间为:0x4e00--0x9fbb, 不过通用区间来判断中文也不非常精确,因为有些中文的标点符号利用区间判断会得到错误的结果.而且利用区间判断中文效率也并不高,例如:str.substring(i, i + 1).matches("[\\一-\\?]+"),就需要遍历整个字符串,如果字符串太长效率非常低,而且判断标点还会错误.这里提高 一个高效准确的判断方法,使

  • Java中Optional类及orElse方法详解

    目录 引言 Java 中的 Optional 类 ofNullable() 方法 orElse() 方法 案例 orElseGet() 方法 案例 orElse() 与 orElseGet() 之间的区别 引言 为了让我更快的熟悉代码,前段时间组长交代了一个小任务,大致就是让我整理一下某个模块中涉及的 sql,也是方便我有目的的看代码,也是以后方便他们查问题(因为这个模块,涉及的判断很多,所以之前如果 sql 出错了,查问题比较繁琐). 昨天算是基本完成了,然后今天组长就让给我看一个该模块的缺陷

  • java并发编程_线程池的使用方法(详解)

    一.任务和执行策略之间的隐性耦合 Executor可以将任务的提交和任务的执行策略解耦 只有任务是同类型的且执行时间差别不大,才能发挥最大性能,否则,如将一些耗时长的任务和耗时短的任务放在一个线程池,除非线程池很大,否则会造成死锁等问题 1.线程饥饿死锁 类似于:将两个任务提交给一个单线程池,且两个任务之间相互依赖,一个任务等待另一个任务,则会发生死锁:表现为池不够 定义:某个任务必须等待池中其他任务的运行结果,有可能发生饥饿死锁 2.线程池大小 注意:线程池的大小还受其他的限制,如其他资源池:

  • Java语言中flush()函数作用及使用方法详解

    最近在学习io流,发现每次都会出现flush()函数,查了一下其作用,起作用主要如下 //------–flush()的作用--------– 笼统且错误的回答: 缓冲区中的数据保存直到缓冲区满后才写出,也可以使用flush方法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强制写出或使用close()方法关闭流,关闭流之前,缓冲输出流将缓冲区数据一次性写出.flash()和close()都使数据强制写出,所以两种结果是一样的,如果都不写的话,会发现不能成功写出 针对上述回答,给出了精准的回答 FileOutPutStream

  • java执行SQL语句实现查询的通用方法详解

    完成SQL查询 并将查询结果放入Vector容器,以便其他程序使用 /* * 执行sql查询语句 */ public static <T> Vector<T> executeQuery(Class<T> clazz, String sql, Object... args) { Connection conn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dstatemen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Vector<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