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Vue官方文档梳理之全局API

Vue.extend

配置项data必须为function,否则配置无效。data的合并规则(可以看《Vue官方文档梳理-全局配置》)源码如下:

传入非function类型的data(上图中data配置为{a:1}),在合并options时,如果data不是function类型,开发版会发出警告,然后直接返回了parentVal,这意味着extend传入的data选项被无视了。

我们知道实例化Vue的时候,data可以是对象,这里的合并规则不是通用的吗?注意上面有个if(!vm)的判断,实例化的时候vm是有值的,因此不同于Vue.extend,其实下面的注释也做了说明(in a Vue.extend merge, both should be function),这也是官方文档为何说data是个特例。

另外官方文档所说的“子类”,是因为Vue.extend返回的是一个“继承”Vue的函数,源码结构如下:

Vue.extend = function (extendOptions) {
  //***
  var Super = this;
  var SuperId = Super.cid;
  //***
  var Sub = function VueComponent(options) {
    this._init(options);
  };
  Sub.prototype = Object.create(Super.prototype);
  Sub.prototype.constructor = Sub;
  //***
  return Sub
};

Vue.nextTick

既然使用vue,当然要沿着数据驱动的方式思考,所谓数据驱动,就是不要直接去操作dom,dom的所有操作完全可以利用vue的各种指令来完成,指令将数据和dom进行了“绑定”,操作数据不仅能实现dom的更新,而且更方便。

如果浏览器支持Promise,或者用了Promise库(但是对外暴露的必须叫Promise,因为源码中的判断为typeof Promise !== 'undefined'),nextTick返回的就是Promise对象。

Vue.nextTick().then(() => {
  // do sth
})

Vue执行nextTick的回调采用call的方式cb.call(ctx);ctx就是当前Vue实例,因此在回调中可以直接使用this调用实例的配置。
nextTick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回调放到末尾执行,源码中如果当前不支持Promise和MutationObserver,那么会采用setTimeout的方式来执行回调,这不就是我们常用的延后执行代码的方式。

 if (typeof Promise !== 'undefined' && isNative(Promise)) {
 } else if (typeof MutationObserver !== 'undefined' && (
     isNative(MutationObserver) ||
     // PhantomJS and iOS 7.x
     MutationObserver.toString() === '[object MutationObserverConstructor]'
   )) {
 } else {
   // fallback to setTimeout
   /* istanbul ignore next */
   timerFunc = function () {
     setTimeout(nextTickHandler, 0);
   };
 }

举个例子来实际看下:

<div id="app">
  <div ref="dom">{{a}}</div>
</div>
new Vue({
  el: '#app',
  data: {
    a: 1
  },
  mounted: function name(params) {
    console.log('start');
    this.$nextTick(function () {
      console.log('beforeChange', this.$refs.dom.textContent)
    })
    this.a = 2;
    console.log('change');
    this.$nextTick(function () {
      console.log('afterChange', this.$refs.dom.textContent)
    })
    console.log('end');
  }
})
// 控制台依次打印
// start
// change
// end
// beforeChange 1
// afterChange 2

你估计会有些纳闷,既然都是最后才执行,那为什么beforeChange输出的是1而不是2,这是因为this.a=2背后触发dom更新也是采用nextTick的方式,上面的代码实际执行的顺序是:beforeChange>更新dom>afterChange。

Vue.set

Vue.set( target, key, value ),target不能是 Vue 实例,或者 Vue 实例的根数据对象,因为源码中做了如下判断:

var ob = (target).__ob__;
if (target._isVue || (ob && ob.vmCount)) {
"development" !== 'production' && warn(
  'Avoid adding reactive properties to a Vue instance or its root $data ' +
  'at runtime - declare it upfront in the data option.'
);
return val
}

target._isVue阻止了给Vue实例添加属性,ob && ob.vmCount阻止了给Vue实例的根数据对象添加属性。

Vue.delete

如果Vue能检测到delete操作,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个api。如果一定要用delete来删除$data的属性,那就用Vue.delete,否则不会触发dom的更新。

同Vue.set,Vue.delete( target, key )的target不能是一个 Vue 示例或 Vue 示例的根数据对象。源码中的阻止方式和Vue.set相同。

在2.2.0+ 版本中target若为数组,key则是数组下标。因为Vue.delete删除数组实际是用splice来删除,delete虽然能用于删除数组,但位置还在,不能算真正的删除。

var a = [1, 2, 3];
delete a[0];
console.log(a); // [undefined, 2, 3]

Vue.use

Vue.use 源码比较简单,可以全部贴出来。

Vue.use = function (plugin) {
  var installedPlugins = (this._installedPlugins || (this._installedPlugins = []));
  if (installedPlugins.indexOf(plugin) > -1) {
    return this
  }
  // additional parameters
  var args = toArray(arguments, 1);
  args.unshift(this);
  if (typeof plugin.install === 'function') {
    plugin.install.apply(plugin, args);
  } else if (typeof plugin === 'function') {
    plugin.apply(null, args);
  }
  installedPlugins.push(plugin);
  return this
};

安装的插件放到了 installedPlugins ,安装插件前通过installedPlugins.indexOf(plugin)来判断插件是否被安装过,进而阻止注册相同插件多次。

插件类型为 object,必须指定 install 属性来安装插件(typeof plugin.install === 'function'),另外插件执行采用plugin.install.apply(plugin, args);,因此 this 访问 object 的其他属性。此处的 args 是由 Vue(args.unshift(this);) 和 Vue.use 传入的除了 plugin 的其他参数(toArray(arguments, 1),1 表示从 arguments[1] 开始截取)。

Vue.use({
  a: 1,
  install: function (Vue) {
    console.log(this.a) // 1
    console.log(arguments) // [function Vue(options),"a", "b", "c"]
  }
}, 'a', 'b', 'c')

插件类型为 function,安装调用plugin.apply(null, args);,因此在严格模式下插件运行时上下文 this 为 null,非严格模式为 Window。

'use strict'
Vue.use(function plugin() {
  console.log(this) // null
  console.log(arguments) // [function Vue(options),"a", "b", "c"]
}, 'a', 'b', 'c')

Vue.compile

和众多 JS 模板引擎的原理一样,预先会把模板转化成一个 render 函数,Vue.compile 就是来完成这个工作的,目标是将模板(template 或 el)转化成 render 函数。
Vue.compile 返回了{render:Function,staticRenderFns:Array},render 可直接应用于 Vue 的配置项 render,而 staticRenderFns 是怎么来的,而且按照官网的例子,Vue 还有个隐藏的配置项 staticRenderFns,先来个例子看看。

var compiled = Vue.compile(
  '<div>' +
  '<header><h1>no data binding</h1></header>' +
  '<section>{{prop}}</section>' +
  '</div>'
)
console.log(compiled.render.toString())
console.log(compiled.staticRenderFns.toString())
// render
function anonymous() {
  with(this) {
    return _c('div', [_m(0), _c('section', [_v(_s(prop))])])
  }
}
// staticRenderFns
function anonymous() {
  with(this) {
    return _c('header', [_c('h1', [_v("no data binding")])])
  }
}

原来没有和数据绑定的 dom 会放到 staticRenderFns 中,然后在 render 中以_m(0)来调用。但是并不尽然,比如上述模板去掉<h1>,staticRenderFns 长度为 0,header 直接放到了 render 函数中。

function anonymous() {
  with(this) {
    return _c('div', [_c('header', [_v("no data binding")]), _c('section', [_v(_s(prop))])])
  }
}

Vue.compile 对应的源码比较复杂,上述渲染 <header> 没有放到 staticRenderFns 对应源码的核心判断如下:

 // For a node to qualify as a static root, it should have children that
 // are not just static text. Otherwise the cost of hoisting out will
 // outweigh the benefits and it's better off to just always render it fresh.
 if (node.static && node.children.length && !(
     node.children.length === 1 &&
     node.children[0].type === 3
   )) {
   node.staticRoot = true;
   return
 } else {
   node.staticRoot = false;
 }

<header> 不符判断条件 !(node.children.length === 1 && node.children[0].type === 3), <header> 有一个子节点 TextNode(nodeType=3)。 注释也说明了一个 node 符合静态根节点的条件。

另外官网说明了此方法只在独立构建时有效,什么是独立构建?这个官网做了详细的介绍,不再赘述。对应官网地址:对不同构建版本的解释

仔细观察编译后的 render 方法,和我们自己写的 render 方法有很大区别。但是仍然可以直接配置到 render 配置选项上。那么里面的那些 _c()、_m() 、_v()、_s() 能调用?随便看一个 Vue 的实例的 __proto__ 就会发现:

// internal render helpers.
// these are exposed on the instance prototype to reduce generated render
// code size.
Vue.prototype._o = markOnce;
Vue.prototype._n = toNumber;
Vue.prototype._s = toString;
Vue.prototype._l = renderList;
Vue.prototype._t = renderSlot;
Vue.prototype._q = looseEqual;
Vue.prototype._i = looseIndexOf;
Vue.prototype._m = renderStatic;
Vue.prototype._f = resolveFilter;
Vue.prototype._k = checkKeyCodes;
Vue.prototype._b = bindObjectProps;
Vue.prototype._v = createTextVNode;
Vue.prototype._e = createEmptyVNode;
Vue.prototype._u = resolveScopedSlots;
Vue.prototype._g = bindObjectListeners;

正如注释所说,这些方法是为了减少生成的 render 函数的体积。

全局 API 还剩 directive、filter、component、mixin,这几个比较类似,而且都对应着配置项,会在「选项」中再详细介绍。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vue.js全局API之nextTick全面解析

    官方介绍: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 就是DOM更新完成之后执行的方法,并且超级方便的事情是回调函数中的this会绑定到最新的vue实例上. 代码示例如下: <p ref="mgs">{{mgs}}</p> <button @click="updateDom">点击更新DOM</button> data:function () { return

  • 深入理解Vue官方文档梳理之全局API

    Vue.extend 配置项data必须为function,否则配置无效.data的合并规则(可以看<Vue官方文档梳理-全局配置>)源码如下: 传入非function类型的data(上图中data配置为{a:1}),在合并options时,如果data不是function类型,开发版会发出警告,然后直接返回了parentVal,这意味着extend传入的data选项被无视了. 我们知道实例化Vue的时候,data可以是对象,这里的合并规则不是通用的吗?注意上面有个if(!vm)的判断,实例化

  • Vue官方文档梳理之全局配置

    本文主要介绍了Vue官方文档梳理之全局配置,分享给大家,也给自己留个笔记.具体如下: optionMergeStrategies 用于自定义选项的合并策略,Vue已经预定义了一些自己配置项的合并策略,如下图所示. 比如props.methods.computed就是同一个策略:子配置项会覆盖父级配置项.源码如下: var strats = config.optionMergeStrategies; strats.props = strats.methods = strats.computed =

  • fullCalendar中文API官方文档

    1. 使用方式: 引入相关js, css后, $('#div_name').fullCalendar({//options}); 接受的是一个option对象 2. 普通属性 2.1. year, month, date: 整数, 初始化加载时的日期. 2.2. defaultView: 字符串类型, 默认是'month; 2.2.1. 允许的views: 2.2.1.1. month 一页显示一月, 日历样式 2.2.1.2. basicWeek 一页显示一周, 无特殊样式 2.2.1.3.

  • Rainbond部署组件Statefulset的使用官方文档

    目录 前言 组件部署类型 服务的“状态” 处理服务的 “状态” 前言 对于kubernetes老玩家而言,StatefulSet这种资源类型并不陌生.对于很多有状态服务而言,都可以使用 StatefulSet 这种资源类型来部署.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额,不对. 如何在 Rainbond 使用 StatefulSet 资源类型来部署服务呢? 组件部署类型 通过在服务组件的其他设置中,更改 组件部署类型 即可选择使用 StatefulSet 资源类型部署服务,操作之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组

  • pytest官方文档解读fixtures

    目录 一.测试的构成 二.回到fixtures本身 在深入了解fixture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测试. 一.测试的构成 其实说白了,测试就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景下.执行特定的行为,然后确认结果与期望的是否一致. 就拿最常见的登录来说,完成一次正常的登录场景,需要可用的测试环境,可以正常登录的账号和密码.然后,用这个账号密码进行登录操作,结果登录成功,符合这次正常登录场景的预期结果,测试完成. 这样看来,通常就可以把测试分为4个步骤: Arrange Act Assert Cleanup

  • iPhone X官方文档的适配学习详解

    前言 官方文档原文地址:链接,iPhone X在文中均用iPX来表示,iPhone 7在文中均用iP7来表示 屏幕尺寸 iPX的屏幕尺寸是2436px×1125px(812pt×375pt @ 3x),也就是说我们依然使用的是3x的素材应该影响不大,他和iP7在宽度上是一致的,但是高度上多了145个点. 布局 最好在真机上预览一下布局. 布局需要延伸到边缘,另外在纵向高度上最好可以根据不同情境滚动. 状态栏的高度已经改变了,如果布局没有使用系统的导航栏,或者布局是依照导航栏来的,那么需要重新适配

  • 利用python查看官方文档

    离线版本Python Mannuals,直接开始菜单搜索就行,Module Docs是安装模块的文档,点开在浏览器打开 或者安装Python目录下找Doc点进去 比如查看python内置的函数 像re,tkinter在D:\Python36\lib下,jupyter,mysql安装在D:\Python36\lib\site-packages下 官网点击Docs https://docs.python.org/3/ 到此这篇关于利用python查看官方文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查

  • Rainbond应用分享与发布官方文档说明

    目录 应用分享与发布 应用分享 应用发布流程 完善应用信息 提交发布任务 确认发布 编辑应用发布信息 应用分享与发布 应用分享 应用市场定义了支持大型分布式的数字化业务系统的标准云原生应用模型.它可以包含1-N个服务组件,模型包含其中每个服务组件资源及配置,插件资源及配置,拓扑关系.部署关系等.精心制作完成即可一键发布.一键安装. 在Rainbond中,组件是Rainbond可管理的最小服务单元,用户可以将多个组件组成一个复杂的业务系统,这套业务系统可以对外提供服务,也可以分享给其他组织独立部署

  • Rainbond配置组件自动构建部署官方文档讲解

    目录 前言 前提条件 基于源代码操作流程 1.开启组件 Git-Webhook 2.配置代码仓库 基于镜像仓库操作流程 1.开启镜像仓库 Webhook 自动构建 2.Tag 触发自动修改策略 3.配置镜像仓库 API 触发自动构建 前言 通过自动构建的功能,可以实现代码或镜像提交后组件自动触发构建和部署,Rainbond 提供了基于代码仓库 Webhooks.镜像仓库 Webhooks 和自定义 API 三种方式触发组件自动部署.自动构建的功能可以辅助开发者便捷的实现敏捷开发. 前提条件 组件

  • Rainbond网络治理插件ServiceMesh官方文档说明

    目录 ServiceMesh网络治理插件 插件实践​ 综合网络治理插件​ 入站方向​ 出站方向​ 出站网络治理插件​ ServiceMesh网络治理插件 5.1.5版本后,Rainbond默认提供了综合网络治理插件(同时处理入站和出站网络)和出站网络治理插件两个插件可用. 网络治理插件工作在与业务容器同一个网络空间之中,可以监听一个分配端口,拦截入站的业务流量进行限流.断路等处理再将流量负载到业务服务的实际监听端口之上. 同时也可以工作在出站方向,业务服务需要访问上游服务时,通过访问本地出站治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