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观察器 IntersectionObserver用法详解

目录
  • 1. 背景
  • 2. 兼容性
  • 3. 用法
    • 3.1 observe
    • 3.2 unobserve
    • 3.3 disconnect
    • 3.4 takeRecords
    • 注意:
  • 4. callback 参数
  • 5.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y 对象
  • 6. 应用
    • 注意点

1. 背景

网页开发时,不管是在移动端,还是PC端,都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动态懒加载,适用于一些图片资源(或者数据)特别多的场景中,这个时候,我们常常需要了解某个元素是否进入了“视口”(viewport),即用户能不能看到它。

传统的实现方法是,监听到scroll事件或者使用setInterval来判断,调用目标元素的getBoundingClientRect()方法,得到它对应于视口左上角的坐标,再判断是否在视口之内。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scroll事件触发频率高,计算量很大,如果不做防抖节流的话,很容易造成性能问题,而setInterval由于其有间歇期,也会出现体验问题。

所以在几年前,Chrome率先提供了一个新的API,就是IntersectionObserver,它可以用来自动监听元素是否进入了设备的可视区域之内,而不需要频繁的计算来做这个判断。由于可见(visible)的本质是,目标元素与视口产生一个交叉区,所以这个 API 叫做"交叉观察器"。

2. 兼容性

由于这个api问世已经很多年了,所以对浏览器的支持性还是不错的,完全可以上生产环境,点击这里可以看看当前浏览器对于IntersectionObserver的支持性:

3. 用法

API的调用非常简单:

const io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callback, option);

上面代码中,IntersectionObserver 是浏览器原生提供的构造函数,接受两个参数:

  • callback:可见性发现变化时的回调函数
  • option:配置对象(可选)。

构造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观察器实例。实例一共有4个方法:

  • observe:开始监听特定元素
  • unobserve:停止监听特定元素
  • disconnect:关闭监听工作
  • takeRecords:返回所有观察目标的对象数组

3.1 observe

该方法需要接收一个target参数,值是Element类型,用来指定被监听的目标元素

// 获取元素
const targe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om");
// 开始观察
io.observe(target);

3.2 unobserve

该方法需要接收一个target参数,值是Element类型,用来指定停止监听的目标元素

// 获取元素
const targe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om");
// 停止观察
io.unobserve(target);

3.3 disconnect

该方法不需要接收参数,用来关闭观察器

// 关闭观察器
io.disconnect();

3.4 takeRecords

该方法不需要接收参数,返回所有被观察的对象,返回值是一个数组

// 获取被观察元素
const observerList = io.takeRecords();

注意:

observe方法的参数是一个 DOM 节点,如果需要观察多个节点,就要多次调用这个方法:

// 开始观察多个元素
io.observe(domA);
io.observe(domB);
io.observe(domC);

4. callback 参数

目标元素的可见性变化时,就会调用观察器的回调函数callback

callback一般会触发两次。一次是目标元素刚刚进入视口,另一次是完全离开视口。

const io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changes, observer) => {
  console.log(changes);
  console.log(observer);
});

上面代码中,callback函数的参数接收两个参数changesobserver

  • changes:这是一个数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被观察对象。举例来说,如果同时有两个被观察的对象的可见性发生变化,那么changes数组里面就会打印出两个元素,如果只观察一个元素,我们打印changes[0]就能获取到被观察对象
  • observer: 这是一个对象,返回我们在实例中传入的第二个参数option(如果没传,则返回默认值)

5.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y 对象

上面提到的changes数组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IntersectionObserverEntry 对象(下文简称io对象),对象提供目标元素的信息,一共有八个属性,我们打印这个对象:

// 创建实例
const io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changes => {
  changes.forEach(change => {
    console.log(change);
  });
});
// 获取元素
const targe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om");
// 开始监听
io.observe(target);

运行上面代码,并且改变dom的可见性,这时控制台可以看到一个对象:

每个属性的含义如下:

  • boundingClientRect:目标元素的矩形区域的信息
  • intersectionRatio:目标元素的可见比例,即intersectionRectboundingClientRect的比例,完全可见时为1,完全不可见时小于等于0
  • intersectionRect:目标元素与视口(或根元素)的交叉区域的信息
  • isIntersecting: 布尔值,目标元素与交集观察者的根节点是否相交
  • isVisible: 布尔值,目标元素是否可见(该属性还在试验阶段,不建议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 rootBounds:根元素的矩形区域的信息,getBoundingClientRect()方法的返回值,如果没有根元素(即直接相对于视口滚动),则返回null
  • target:被观察的目标元素,是一个 DOM 节点对象
  • time:可见性发生变化的时间,是一个高精度时间戳,单位为毫秒

6. 应用

  • 预加载(滚动加载,翻页加载,无限加载)
  • 懒加载(后加载、惰性加载)
  • 其它

注意点

IntersectionObserver API 是异步的,不随着目标元素的滚动同步触发。

规格写明,IntersectionObserver的实现,应该采用requestIdleCallback(),即只有线程空闲下来,才会执行观察器。这意味着,这个观察器的优先级非常低,只在其他任务执行完,浏览器有了空闲才会执行。

参考链接

以上就是交叉观察器 IntersectionObserver用法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交叉观察器 IntersectionObserver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IntersectionObserver判断是否在可视区域详解

    目录 前言 概念 使用 注意 前言 在日常的开发过程中,有时候会有一些要求判断节点是否进入可视化区域的需求.例如:判断信息是否在可视区域曝光再进行曝光,图片懒加载等.通常我们可以通过scroll和getBoundingclient来进行判断. el.offset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视口高度 // 或 el.getBoundingClientRect().top <= 视口高度 但是scroll,getBoundingclien

  • 可视化埋点平台元素曝光采集intersectionObserver思路实践

    目录 正文 设计方案 测验结论 完整的伪代码 正文 最近一直在开发可视化埋点系统,其中元素的曝光埋点,就是借助了 intersectionObserver 这个原生 api.也是网上推荐度比较高的方案,同时 2022 年,该 api 兼容性也已经很高,同时也有 polyfill,基本上使用无虞. intersectionObserver 本身 api 非常简单,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可视化埋点的一些特殊性以及对埋点准确性的要求,还是遇到了一些 dom 变更后的边缘场景,本文便是对这些边缘场

  • Spring MVC 拦截器 interceptor 用法详解

    Spring MVC-拦截器 今天就是把有关拦截器的知识做一个总结. 1.拦截器概述 1.1 什么是拦截器? Spring MVC中的拦截器(Interceptor)类似于Servlet中的过滤器(Filter),它主要用于拦截用户请求并作相应的处理.例如通过拦截器可以进行权限验证.记录请求信息的日志.判断用户是否登录等. 要使用Spring MVC中的拦截器,就需要对拦截器类进行定义和配置.通常拦截器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定义. 1.通过实现HandlerInterceptor接口,或继承Han

  • Zend Framework校验器Zend_Validate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Zend Framework校验器Zend_Validate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引言: 是对输入内容进行检查,并生成一个布尔结果来表明内容是否被成功校验的机制. 如果isValid()方法返回False,子类的getMessage()方法将返回一个消息数组来解释校验失败的原因. 为了正确地返回消息与错误内容,对于isValid()方法的每次调用,都需要清除前一个isValid()方法调用所导致的消息和错误. 案例: <?php require_once 'Zen

  • Zend Framework教程之分发器Zend_Controller_Dispatcher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Zend Framework教程之分发器Zend_Controller_Dispatcher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分发器的具体实现 Zend Framework的分发器Zend_Controller_Dispatcher设计主要有,如下类和接口组成: ├── Dispatcher │   ├── Abstract.php │   ├── Exception.php │   ├── Interface.php │   └── Standard.php Zend_Co

  • Python中装饰器高级用法详解

    在Python中,装饰器一般用来修饰函数,实现公共功能,达到代码复用的目的.在函数定义前加上@xxxx,然后函数就注入了某些行为,很神奇!然而,这只是语法糖而已. 场景 假设,有一些工作函数,用来对数据做不同的处理: def work_bar(data): pass def work_foo(data): pass 我们想在函数调用前/后输出日志,怎么办? 傻瓜解法 logging.info('begin call work_bar') work_bar(1) logging.info('cal

  • Python装饰器(decorator)定义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装饰器(decorator)定义与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什么是装饰器(decorator) 简单来说,可以把装饰器理解为一个包装函数的函数,它一般将传入的函数或者是类做一定的处理,返回修改之后的对象.所以,我们能够在不修改原函数的基础上,在执行原函数前后执行别的代码.比较常用的场景有日志插入,事务处理等. 装饰器 最简单的函数,返回两个数的和 def calc_add(a, b): return a + b calc_add(1, 2) 但是现在又有新

  • PHP设计模式之装饰器模式定义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HP设计模式之装饰器模式定义与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什么是装饰器模式 作为一种结构型模式, 装饰器(Decorator)模式就是对一个已有结构增加"装饰". 适配器模式, 是为现在有结构增加的是一个适配器类,.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让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很好的合作. 装饰器模式是将一个对象包装起来以增强新的行为和责任.装饰器也称为包装器(类似于适配器) 有些设计设计模式包含一个抽象类,而且该抽象类还继承了另一个抽象类,这

  • python爬虫中的url下载器用法详解

    前期的入库筛选工作已经由url管理器完成了,整理的工作自然要由url下载器接手.当我们需要爬取的数据已经去重后,下载器的主要任务的是这些数据下载下来.所以它的使用也并不复杂,不过需要借助到我们之前所学过的一个库进行操作,相信之前的基础大家都学的很牢固.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url下载器及其使用的方法. 下载器的作用就是接受URL管理器传递给它的一个url,然后把该网页的内容下载下来.python自带有urllib和urllib2等库(这两个库在python3中合并为urllib),它们的作用就是

  • C++ STL 四种智能指针的用法详解

    0.前言 C++ 标准模板库 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一共给我们提供了四种智能指针:auto_ptr.unique_ptr.shared_ptr 和 weak_ptr,其中 auto_ptr 是 C++98 提出的,C++11 已将其摒弃,并提出了 unique_ptr 替代 auto_ptr.虽然 auto_ptr 已被摒弃,但在实际项目中仍可使用,但建议使用更加安全的 unique_ptr,后文会详细叙述.shared_ptr 和 weak_ptr 则是

  • JavaScript Proxy基本用法详解

    目录 1.语法 2.基本用法 3.可消除的Proxy 4.Vue为什么要用Proxy重构 5.Proxy与defineProperty的对比 1.语法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handle); target,被代理的对象 handle,拦截规则 2.基本用法 const obj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 target 目标对象:propKey 属性名:receiver 实例本身: get: functi

  • Oracle中游标Cursor基本用法详解

    查询 SELECT语句用于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当在PL/SQL中使用SELECT语句时,要与INTO子句一起使用,查询的 返回值被赋予INTO子句中的变量,变量的声明是在DELCARE中.SELECT INTO语法如下: SELECT [DISTICT|ALL]{*|column[,column,...]} INTO (variable[,variable,...] |record) FROM {table|(sub-query)}[alias] WHERE............ PL/SQL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