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现黑洞优化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 前言
  • 1.概述
    • 1.1黑洞算法
    • 1.2黑洞搜索优化算法
    • 1.3黑洞搜索算法的实现过程
  • 2.Matlab代码实现
    • 2.1主函数
    • 2.2目标函数
    • 2.3黑洞优化算法
  • 3.结果展现

前言

应用的领域很多。

1.概述

1.1黑洞算法

根据黑洞现象原理首次提出BH 算法,它在传统PSO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收敛速度并防止了陷入局部极值的情况发生;但是该方法却没有提及如何确定黑洞边界和如何处理吸收星体的问题. Hatamlou BH算法进行了完善,让其更加接近于黑洞的自然现状,使其具有黑洞现象的一般特质.该方法不但沿袭了原BH算法的一切特性,同时还解决了原BH 算法的黑洞边界问题和吸收多余星点的问题.

1.2黑洞搜索优化算法

BH 算法的思想较为完整地描述了自然界中黑洞现象的一般特性;以BH 算法具有的这些特性为基础,BH算法的寻优搜索原理比较简单,易于实现.BH算法主要是模拟实际黑洞现象,在一定搜索空间内随机布置一定数量的星体,并通过统计学手段确定和评估搜索空间内每一个星体的适应度函数,选出一个具有最佳适应度值的星体作为黑洞.这个黑洞边界(以R为半径)被视为当前全局最优解所在区域,而黑洞本身被视为当前全局最优解;BH 算法中的黑洞具有与自然界黑洞同样的强吸引能力,在搜索域内所有其他星体都将向其靠拢且无法逃逸.星体被黑洞吸引并向黑洞靠拢的公式如下:

式中:xi(t)和xi+1(t+1)分别代表第i个星体在t和 t+1次迭代时的位置;rand表示0,1]之间的随机数;Am是搜索空间内的黑洞位置;N是星体的数量.

在更替迭代过程中黑洞将进入其边界以内的星体一一吸收.每当一个星体被吸收的同时,在搜索空间内随机产生一个新的星体﹐星体的总数保持不变.黑洞边界范围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BH是黑洞的适应度函数值;fi是第i个星体的适应度函数值.

在被黑洞吸引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星体i的适应度函数值fi优于黑洞的适应度函数值fBH则说明该黑洞所处位置并非最优,需要黑洞和星体互换位置.然后算法将以新生成的黑洞为中心继续运行下去,其他星体将通过位置更替公式(1)重新涌向新的黑洞位置,并被其吸收.

1.3黑洞搜索算法的实现过程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黑洞算法的实现步骤:

步骤1初始化参数,在搜索空间内随机选取一定数量星体;

步骤2计算每个星体的适应度函数值;

步骤3选择一个具有最佳适应度值的星体作为黑洞;

步骤4根据式(1)更改每个星体的位置;

步骤5如果星体最优适应度函数值优于黑洞的适应度函数值,则交换二者位置;

步骤6 如果一个星体在黑洞的边界范围内,那么这个星体将被吸收﹐黑洞的边界半径由式(2)计算,同时,在搜索空间内随机产生一个新的星体;

步骤7当系统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出现一个最好的适应度值时,程序停止运行,否则返回步骤4.

2.Matlab代码实现

2.1主函数

clear all
clc
close all
%% 初始化参数
d=5;                % 维度
options.lk=-32*ones(1,d);   % 下限
options.uk=32*ones(1,d);    % 上限
options.m=50; % 种群数量
options.MAXITER=500; % 最大迭代次数
options.n=length(options.uk);    % 问题的维度。
options.ObjFunction=@Ackley; % 调用目标函数
options.Display_Flag=1; % 在迭代中显示结果的标志
options.run_parallel_index=0;
options.run=10;

if options.run_parallel_index
    stream = RandStream('mrg32k3a');
    parfor index=1:options.run
        set(stream,'Substream',index);
        RandStream.setGlobalStream(stream)
        [bestX, bestFitness, bestFitnessEvolution,nEval]=BH_v1(options);
        bestX_M(index,:)=bestX;
        Fbest_M(index)=bestFitness;
        fbest_evolution_M(index,:)=bestFitnessEvolution;
    end
else
    rng('default')
    for index=1:options.run
        [bestX, bestFitness, bestFitnessEvolution,nEval]=BH_v1(options);
        bestX_M(index,:)=bestX;
        Fbest_M(index)=bestFitness;
        fbest_evolution_M(index,:)=bestFitnessEvolution;
    end
end

%% 可视化
[a,b]=min(Fbest_M);
figure
plot(1:options.MAXITER,fbest_evolution_M(b,:))
xlabel('迭代次数')
ylabel('适应度值')

fprintf(' MIN=%g  MEAN=%g  MEDIAN=%g MAX=%g  SD=%g \n',...
    min(Fbest_M),mean(Fbest_M),median(Fbest_M),max(Fbest_M),std(Fbest_M))
 

2.2目标函数

function [F, lb, ub, FGO] = Ackley(x)
%% 目标函数值
if (nargin==0)
    F=[];
    d=2;                % 维度
    lb=-32*ones(1,d);   % 下限
    ub=32*ones(1,d);    % 上限
    FGO=0;              % 总体最优值
else
    n=size(x,2);
    for ix=1:size(x,1)
        x0=x(ix,:);
        F(ix) = -20*exp(-0.2*sqrt(1/n*sum(x0.^2)))-...
                    exp(1/n*sum(cos(2*pi*x0)))+20+exp(1);
    end
end

2.3黑洞优化算法

function [bestX, bestFitness, bestFitnessEvolution,nEval]=BH_v1(options)
%--------------------------------------------------------------------------
% 黑洞优化算法
%--------------------------------------------------------------------------
% 在搜索空间中初始化具有随机位置的恒星群。
% 开始。
%   对于每一颗星,评估目标函数。
%   选择具有最佳适应值的最佳恒星作为黑洞。
%   根据公式更改每颗恒星的位置。
%   如果一颗恒星到达一个比黑洞成本更低的位置,交换它们的位置。
%   如果一颗恒星穿过黑洞的视界,在搜索空间中的随机位置用一颗新恒星替换它。
%   如果满足终止标准(最大迭代次数或足够好的适应度),则退出循环。
% 结束循环
%--------------------------------------------------------------------------

ObjFunction=options.ObjFunction; % 目标函数的命名
n=options.n;    % 该问题的维度
uk=options.uk;   % 在第k维上界。
lk=options.lk;  % 在第k的下界。
m=options.m; % m:样本点数
MAXITER=options.MAXITER; % 最大迭代次数
nEval=0;
[x,xBH,iBH,ObjFunctionValue]=Initialize(options);
nEval=nEval+size(x,1);
for iteration =1:MAXITER
    %%  根据公式改变每颗星的位置。
    for i = 1 : m
        if i ~= iBH
            landa=rand;
            for k = 1 : n
                if landa<0.5
                    x(i,k)=x(i,k) + rand*(xBH(k)- x(i,k));
                else
                    x(i,k)=x(i,k) + rand*(xBH(k)- x(i,k));
                end
            end
        end
    end
    %% 如果恒星到达一个比黑洞成本低的位置,交换它们的位置
    ObjFunctionValue=feval(ObjFunction,x);
    nEval=nEval+size(x,1);
    %如果一颗恒星越过黑洞的事件视界,则在搜索空间中随机位置用一颗新恒星代替
    R=ObjFunctionValue(iBH)/sum(ObjFunctionValue);
    %     R=exp(-n*ObjFunctionValue(iBH)/sum(ObjFunctionValue))
    for i = 1 : m
        Distance(i)=norm(xBH- x(i,:));
    end
    [x,ObjFunctionValue]=NewStarGeneration(x,Distance,R,options,iBH,ObjFunctionValue);
    [x]=bound(x,lk,uk);
    [xBH,iBH]=argmin(x,ObjFunctionValue,options);

    %--------------------------------------------------------------------------------
    bestFitnessEvolution(iteration)=ObjFunctionValue(iBH);
    %--------------------------------------------------------------------------------

    if options.Display_Flag==1
        fprintf('迭代次数N为 %g 最优适应度为 %g\n',iteration,ObjFunctionValue(iBH))
    end

end
bestX=xBH;
bestFitness=ObjFunctionValue(iBH);
end

function [x,xBH,iBH,ObjFunctionValue]=Initialize(options)
ObjFunction=options.ObjFunction; % the nam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n=options.n;    % n: dimension of the problem.
uk=options.uk;  % up: upper bound in the kth dimension.
lk=options.lk;  % lp: lower bound in the kth dimension.
m=options.m;    % m: number of sample points

for i = 1 : m
    for k = 1 : n
        landa=rand;
        x(i,k) = lk(k) + landa*(uk(k) - lk(k));
    end
end
% x(end+1,:)=x0;
ObjFunctionValue=feval(ObjFunction,x);
[index1,index2]=sort(ObjFunctionValue);
x=x(index2(1:m),:);
xBH=x(1,:);
iBH=1;
ObjFunctionValue=ObjFunctionValue(index2(1:m));
end

function [xb,ib,xw,iw]=argmin(x,f,options)
[minf,ib]=min(f);
xb=x(ib,:);
[maxf,iw]=max(f);
xw=x(iw,:);
end

function [x,ObjFunctionValue]=NewStarGeneration(x,Distance,R,options,iBH,ObjFunctionValue)
ObjFunction=options.ObjFunction;
n=options.n;
uk=options.uk;
lk=options.lk;
index=find(Distance<R);
for i=1:length(index)
    if index(i) ~= iBH
        for k = 1 : n
            x(i,k) = lk(k) + rand*(uk(k) - lk(k));
        end
        ObjFunctionValue(i)=feval(ObjFunction,x(i,:));
    end
end
end
function [x]=bound(x,l,u)
for j = 1:size(x,1)
    for k = 1:size(x,2)
        % 如果上限越界
        if x(j,k) > u(k),
            x(j,k) = u(k);
        end
        % 如果下限越界
        if x(j,k) < l(k),
            x(j,k) = l(k);
        end
    end
end
end

3.结果展现

以上就是Matlab实现黑洞优化算法的示例代码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Matlab黑洞优化算法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Python&Matlab实现灰狼优化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1 灰狼优化算法基本思想 2 灰狼捕食猎物过程 2.1 社会等级分层 2.2 包围猎物 2.3 狩猎 2.4 攻击猎物 2.5 寻找猎物 3 实现步骤及程序框图 3.1 步骤 3.2 程序框图 4 Python代码实现 5 Matlab实现 1 灰狼优化算法基本思想 灰狼优化算法是一种群智能优化算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小部分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灰狼带领一群灰狼向猎物前进.在了解灰狼优化算法的特点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灰狼群中的等级制度. 灰狼群一般分为4个等级:处于第一等级的灰狼用α表示,处于第

  • 基于Matlab实现野狗优化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1.概述 2.捕食过程的数学模型 2.1 种群初始化 2.2 群体攻击过程 2.3 迫害攻击过程 2.4 野狗的存活率 3.Matlab代码实现 3.1 代码 3.2 结果 1.概述 野狗优化算法(Dingo Optimization Algorithm, DOA)模仿澳大利亚野狗的社交行为.DOA算法的灵感来源于野狗的狩猎策略,即迫害攻击.分组策略和食腐行为.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整体效率和性能,在DOA中制定了三种与四条规则相关联的搜索策略,这些策略和规则在搜索空间的强化(开发)和多样化(探

  • Matlab实现遗传算法的示例详解

    目录 1算法讲解 1.1何为遗传算法 1.2遗传算法流程描述 1.3关于为什么要用二进制码表示个体信息 1.4目标函数值与适应值区别 1.5关于如何将二进制码转化为变量数值 1.6关于代码改进 2MATLAB自带ga函数 2.1问题描述 2.2自带函数使用 3自编遗传算法各部分代码及使用 3.1代码使用 3.2Genetic1--主函数 3.3PI(PopulationInitialize)--产生初始种群 3.4Fitness--计算目标函数值 3.5FitnessF--计算适应值 3.6Tr

  • 基于Matlab实现嗅觉优化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1.概述 2.37 个 CEC 基准测试函数代码 3.F1 Matlab代码仿真 1.概述 嗅觉剂优化是一种新颖的优化算法,旨在模仿气味分子源尾随的药剂的智能行为.该概念分为三个阶段(嗅探,尾随和随机)是独特且易于实现的.此上传包含 SAO 在 37 个 CEC 基准测试函数上的实现. 2.37 个 CEC 基准测试函数代码 function [lb,ub,dim,fobj] = Select_Function(F) switch F case 'F1' %Admijan fobj = @

  • Python&Matlab实现蚂蚁群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示例

    目录 1知识点 1.1 蚁群算法步骤 1.2 蚁群算法程序 2蚂蚁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Python实现 2.1源码实现 2.2 ACA_TSP实现 3 蚂蚁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Matlab实现 3.1流程图 3.2代码实现 3.3结果 1 知识点 详细知识点见:智能优化算法—蚁群算法(Python实现) 我们这一节知识点只讲蚁群算法求解最短路径步骤及流程. 1.1 蚁群算法步骤 设蚂蚁的数量为m,地点的数量为n,地点i与地点j之间相距Dij,t时刻地点i与地点j连接的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为

  • 基于Matlab实现鲸鱼优化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1.鲸鱼优化算法建模 1.1 包围猎物 1.2 螺旋狩猎 1.3 搜索猎物 1.4 算法流程图 2.Matlab代码实现 2.1 结果 2.2 代码 1.鲸鱼优化算法建模 鲸鱼优化算法(WOA)是澳大利亚学者Mirjaili等于2016年提出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根据座头鲸的捕猎行为实现优化搜索的目的.其中,每个鲸鱼可以看作一个粒子,每个粒子作为不同的决策变量.WOA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包围猎物.螺旋狩猎和随机搜索3个阶段,其数学模型如下: 1.1 包围猎物 1.2 螺旋狩猎 1.3 搜索猎物

  • Python和Matlab实现蝙蝠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1前言 2 蝙蝠算法原理细讲 3 详细步骤 4Python实现 4.1代码 4.2结果 5Matlab实现 5.1 代码 5.2 结果 5.3 展望 1 前言 蝙蝠算法是2010年杨教授基于群体智能提出的启发式搜索算法,是一种搜索全局最优解的有效方法.该算法基于迭代优化,初始化为一组随机解,然后迭代搜寻最优解,且在最优解周围通过随机飞行产生局部新解,加强局部搜索速度.该算法具有实现简单.参数少等特点. 该算法主要用于目标函数寻优,基于蝙蝠种群利用产生的声波搜索猎物和控制飞行方向的特征来实现

  • Matlab实现黑洞优化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前言 1.概述 1.1黑洞算法 1.2黑洞搜索优化算法 1.3黑洞搜索算法的实现过程 2.Matlab代码实现 2.1主函数 2.2目标函数 2.3黑洞优化算法 3.结果展现 前言 应用的领域很多. 1.概述 1.1黑洞算法 根据黑洞现象原理首次提出BH 算法,它在传统PSO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收敛速度并防止了陷入局部极值的情况发生;但是该方法却没有提及如何确定黑洞边界和如何处理吸收星体的问题. Hatamlou BH算法进行了完善,让其更加接近于黑洞的自然现状,使其具有黑洞

  • 基于Matlab实现多目标粘液霉菌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1.概述 2.算法过程 3.数值实验 4.Matlab代码实现 1.概述 多目标粘液霉菌算法(MOSMA),这是最近开发的粘液霉菌算法(SMA)的多目标变体,用于处理工业中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最近,为了处理优化问题,已经为优化社区推荐了几种元启发式和进化优化技术.在评估多目标优化(MOO)问题时,这些方法往往受到低质量解的影响,而不是解决识别帕累托最优解的准确估计和增加所有目标的分布的目标函数.SMA方法遵循从实验室实验中粘液霉菌振荡行为中获得的逻辑.与其他成熟的方法相比,SMA算法显示出强

  • Python实现七大查找算法的示例代码

    查找算法 -- 简介 查找(Searching)就是根据给定的某个值,在查找表中确定一个其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数据元素.     查找表(Search Table):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元素构成的集合     关键字(Key):数据元素中某个数据项的值,又称为键值     主键(Primary Key):可唯一的标识某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关键字 查找表按照操作方式可分为:         1.静态查找表(Static Search Table):只做查找操作的查找表.它的主要操作是:         ①

  • Java实现查找算法的示例代码(二分查找、插值查找、斐波那契查找)

    目录 1.查找概述 2.顺序查找 3.二分查找 3.1 二分查找概述 3.2 二分查找实现 4.插值查找 4.1 插值查找概述 4.2 插值查找实现 5.斐波那契查找 5.1 斐波那契查找概述 5.2 斐波那契查找实现 5.3 总结 1.查找概述 查找表: 所有需要被查的数据所在的集合,我们给它一个统称叫查找表.查找表(Search Table)是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元素(或记录)构成的集合. 查找(Searching): 根据给定的某个值,在查找表中确定一个其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数据元素(或记录).

  • Python实现12种降维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降维 数据降维原理 主成分分析(PCA)降维算法 其它降维算法及代码地址 1.KPCA(kernel PCA) 2.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3.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4.ISOMAP 5.LLE(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6.t-SNE 7.LE(Laplacian Eigenmaps) 8.LPP(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 网

随机推荐